雨枫轩 > 原创文学 > 杂文评论 > 影评书评 >

《无名》:艺术与商业“共频”的先锋试验(上篇)(2)

   当《无名》在预告片打出“超级商业片”这几个字,很多人曾表示过怀疑。但当电影跟观众正式见面,这种疑惑被一扫而空。

   《无名》做到了商业与艺术的“共频”。

   关于电影的本质,电影人默认法国电影理论宗师安德烈.巴赞的说法:“电影是对时间的凝视。”

   电影是一种叙事艺术。厉害的导演,擅长把时空打碎,进行重塑,让电影更加艺术化,当观众能从中找到线索将故事还原,豁然开朗,甚至有很大的成就感。

   唯有集编剧、导演、剪辑于一体的导演,才能将这种电影艺术语言表现的淋漓尽致,程耳是国内少数具备这种能力的导演。

   同时,电影是有气质的,这种气质很多时候是电影导演赋予的。

   在《无名》中,程耳赋予了镜头语言生命,每个镜头仿佛都在呼吸,甚至带有节奏感。

   在《无名》的镜头下,演员能呈现出一种独特的质感,让人信服,仿佛他们就是那个年代走出来的人物。

   《无名》在上映前在小范围进行过点映,有业内给予的《无名》的评价是“强烈作者风格的商业类型大制作,这种作品只有在学院派出品人的支持下才会出现,成为主流市场大片。”

  也有业内点评《无名》开创了“作者+商业”的大制作主流电影新模式。

   在《无名》发布的同名主题曲MV结尾,程耳打上了 “尊重观众,观众不应该被低估。”

  从《罗曼》到《无名》,程耳在“变”与“不变”中,找到了艺术与商业共频的通道,在电影工业化的道路上,保留导演的个性。

   电影,不能只是流水线可以量产化的爆米花电影,更需要更多能让观众愿意反复刷,每刷一遍都能产生更多领悟的高品质电影。

   正如程耳所说:“比商业更商业、比艺术更艺术,是一种可以为之奋斗的电影理想!”

  

  



作品集无名影评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