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会找到自己的优点
时间:2012-03-12 作者:遗失的美好 点击:次
犹太人经常用这样一句话勉励自己,人类最大的弱点就是自贬,亦即廉价出卖自己。这种毛病以数不尽的方式显示。例如,约翰在报上看到一份他喜欢的工作,但是他没有采取行动,因为他想:“我的能力恐怕不足,何必自找麻烦!” 几千年来,很多哲学家都忠告我们:要认识自己。但是,大部分的人都把它解释为“仅认识你消极的一面”,大部分的自我评估都包括太多的缺点、错误与无能。认识自己的缺点是很好的,可借此谋求改进。但如果仅认识自己的消极面,就会陷入混乱,使自己变得没有什么价值。要正确、全面地认识自己,绝不要看轻自己。遣词造句就像一部投影机,把你心里的意念活动投射出来,它所显示的图像决定你自己和别人对你的反应。比如,你对一群人说:“很遗憾,我们失败了。”他们会看到什么画面呢?他们真会看到“失败”这个字眼所传达的打击、失望和忧伤。但如果你说:“我相信这个新计划会成功。”他们就会振奋,准备再次尝试。如果你说:“这会花一大笔钱。”人们看到的是钱流出去回不来。反过来说:“我们做了很大的投资。”人们就会看到利润滚滚而来,很令人开心的画面。成功的犹太人总结出他们常用的四种自我调节方法:
(1)用伟大、积极、愉快的语句来描述你的感受。当有人问你:“你今天觉得怎么样?”你若回答说:“我很疲倦”(或“我头痛”、“但愿今天是周末”、“我感到不怎么好”),别人就会觉得很糟糕。你要练习做到下面这一点,它很简单,却有无比的威力。当有人问:“你好吗?”或“你今天觉得怎么样?”,你要回答:“好极了,谢谢你,你呢?”在每一种时机说你很快活,就会真的感到快活,而且,这会使你更有份量,为你赢得更多的朋友。 (2)用明朗、快活、有利的字眼来描述别人。当你跟别人谈论第三者时,你要用建设性的词句来称赞他,比如:“他真是一个很好的人。”或“他们告诉我他做得很出色。”绝对要小心避免说破坏性的话。因为第三者终究会知道你的批评,结果这种话又反过来打击你。 (3)要用积极的话去鼓励别人,只要有机会,就去称赞人。每个人都渴望被称赞,所以每天都要特意对你的妻子或丈夫说出一些赞美的话。要注意并称赞跟你一起工作的伙伴。真诚的赞美是成功的工具,要不断地使用它。 (4)要用积极的话对别人陈述你的计划。当人们听到类似“这是个好消息,我们遇到了绝佳的机会”的话时,心中自然就会升起希望。但是当他们听到“不管我们喜不喜欢,我们都得做这工作”时,他们的内心就会产生沉闷、厌烦的感觉,他们的行动反应也跟着受影响。所以,要让人看到成功的希望,才能赢得别人的支持。要建立城堡,不要挖掘坟墓。要看到未来的发展,不要只看现状。
犹太人的这种自我暗示的方法,会产生巨大的作用。因为你比想象中的还要好,你知道你自己的优点吗?所谓的优点是任何你能用的才干、能力、技艺与人格特质,这些优点也就是使你能有贡献、能继续成长的要素。但是,大家总觉得说自己的优点是不对的,是会显得不太谦虚的。其实,自己在某方面确实有优点却去否定它,这种做法既不符合人性,也表明你不诚实。肯定自己的优点绝不是吹牛,相反地,这才是诚实的表现。你有哪些优点?自己清楚吗?你是不是知道自己所有的优点?你能不能说出这些优点?在别人问起他们有什么优点时,他们也许会说:“我不知道,不过我想我是有些优点的”;可是在别人问起他们有什么优点的时候,他们倒很快地罗列出一大堆。大多数的人都被教会了一个观念:讲自己有哪些优点是不对的,讲自己有哪些缺点是绝对应该的。希望你能真正清楚自己有哪些优点,因为要成功就一定得好好利用你的优点。 犹太人在商场中奉为圣经的一句名言是:你千万不要吝于赞美别人,也不要忘记称赞自己。有些时候,我们难免都会害怕表达自己的感受。要是你的家里,没有彼此赞赏的习惯,不要灰心,你依然可以去改变这样的情况,一时要改变也许不可能,但只要你耐心地去练习和实验,成功一定会属于你的。
有句话说得好:“在别人提起你的优点时,千万别说(也别想):‘你还没真正了解我。’请你一定要接受自己的优点。”因此你一定要花些工夫把自己的优点弄清楚,并且继续不断地去发现更多的优点,培养新的优点。不要只用潜能的1/10,常听到别人说:“他真是糟蹋自己的才能!”你自己又如何呢?为了使你自己变得更为成熟,你应该持之以恒地去发展自己的优点。因此,你总该抓住机会,从事相当程度的冒险。比如说,你不确定自己能不能打网球,却根本不让自己有机会到球场去,拿起拍子,实地打球,那你怎能知道自己有没有打网球的潜能呢?当然,到球场去有相当的冒险性——能不能打球,到了球场,能就是能,不能就是不能。可是不这样,你怎能发现自己确实有打网球的天分呢?要是说你果真发现自己有打球的潜能,并且也喜欢打网球,那么你便能开始练习,不久,潜能也就变成了你的优点了。你可能变成网球选手,那么你的优点又多了一项。总之,你一定得尽力抓住一切机会开发自己的潜能,这样就能增加你的优点,发展你的才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