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枫轩 > 雨枫书屋 > 人生哲理 >

品德正能量(4)



    陈寅恪、朱自清、吴晗等人拒绝接受美国的救济粮,不畏强权,拒绝向侵略者低头,坚守了中国人的气节,充分体现了清华人高尚的道德情操。品德修养是一面镜子,照耀着每个人的一举一动,让每个人都能分清荣辱。一个有品德有修养的人,他会时时刻刻为他人、为社会着想。清华改制后的第一任校长罗家伦在《知识的责任》一文中提出有知识的人“要负起更重大的责任来”,钱学森说“我的事业在中国”,王淦昌说“我愿以身许国”……这就是清华人的责任,是清华人最本色的“光环”、最显着的标志,也是清华人应有的人生境界。

    前苏联作家契诃夫有这样一段名言:“一个真正有道德、有修养的人,在看到别人喝汤的时候把盘子里的汤溅得四处都是,他不是看着对方的,而是知道自己该把头扭到相反的一面,装做什么都没有看见。”

    有个医生,到一所小学去拜访一位老同学。刚走进校园时,他就看见一个拄着拐杖的小男孩正一瘸一拐地从自己面前走过。这位医生觉得很奇怪,但他还是接着往学校里走,可是没过一会儿,他又看见一个小女孩,眼睛上裹着层层纱布,被一个看上去应该比她小三四岁的男孩搀扶着,两个人一起小心翼翼地走进了教室。这位医生忍不住心中的好奇,问他的同学:“你们这里怎么会有这么多残疾儿童?”他的同学微笑着解释道:“他们不是残疾人,这是我们学校的爱心增长课。学校为了让这些幼小的心灵能够真正理解和同情别人的疾苦与不幸,就要求所有学生,在一个学期当中,每个人都要过一个盲日、一个聋日、一个残疾日和一个哑日。比如轮到过盲日这天,有些小朋友的眼睛就要被包起来,什么都看不见。然后学校里再分派其他孩子去帮助他们,这就会使扮盲者的同学和帮助他们的人都从中受到教益。”听完同学讲的话,这位医生走到一个蒙着眼睛的小女孩面前,亲切地问道:“你这样子缠住眼睛,看不见东西,不会觉得难受吗?”小女孩高兴地回答说:“不会的,一开始的时候,是会觉得有些难受,但只要一想到那些终生都看不见东西的人,就会觉得自己真的很幸运。”紧接着,小女孩又兴致勃勃地说:“自从过了盲日、聋日、哑日和残疾日之后,我学到了很多,也更能体会那些人的感受了。给予别人帮助,被别人需要真的是一件非常快乐的事情。”

    做一个品德高尚的人,因为品德是社会文明的一种体现。一个有品德的人,必定是一个有修养的人。不管在什么样的时代,人们只要具备了高尚的品德,有一定的修养,就会得到别人的尊重。其实,做一个有道德的人很简单,只要做每一件事都用心仔细想一想,多为他人考虑一点,品德和修养就会伴随在你的身边。

    清华大学法学院院长王振民谈到毕业生未来发展时提出了自己的观点:“要做一名不愧于清华盛名的清华人。清华大学追溯历史,已历经百年沧桑,在过去的百年里,清华大学人才辈出,他们为祖国的建设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因此作为清华人,一定要继承前辈们在百年历史沧桑的烈火中锤炼出来的特有的品格,也就是“清华大学之品格”,即:强烈的家国情怀、社会责任意识和历史使命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以及对卓越不懈的追求。”可以说,遍布海内外的清华人,时时散发着的是良好的品德修养。

    清华人厚德载物的精神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早在1914年,梁启超先生来到清华大学演讲时就用这两句话来勉励清华学生,并鼓励道:“清华学子,荟中西之鸿儒,集四方之俊秀,为师为友,相磋相磨。”从梁启超那次演讲之后,清华大学就把“自强不息”与“厚德载物”作为清华大学的校训,以此来激励清华人。而清华学生也用他们的实际行动告诉人们什么叫清华人“厚德载物”的精神。

    戴彬彬是1990年从清华大学热能汽车系暖通专业毕业的,现在已经是北京建工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的副总经理兼房地产开发部总经理,主管着集团的地产、对外投资、设计院、环保、物业等多个分公司。他在谈及自己成功的经验时就说到清华大学给他的影响很深,教会了他刻苦努力、自强不息的精神和良好的品德。在他看来,优秀的企业领导除了必须具备管理知识外,一定要有特别高的综合素质,要有很强的人文精神以及优秀的道德品质——企业要不断发展壮大,如果没有道德的支撑,那所有的成就都会是昙花一现,即使是创利一时,也有可能会祸害他人而最终祸害自己。特别是搞房地产业,如果不去兼顾城市的规划,随心所欲地盖房,那会对社会造成恶劣的影响。深受清华大学服务于社会的价值观念的影响,让戴彬彬始终认为一个企业除了要追求经济利益以外,更要兼顾社会利益,有职业道德操守。


作品集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