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枫轩 > 雨枫书屋 > 经典名著 >

朱子语类·卷六十四·中庸三(2)


  吕与叔“好学近仁”一段好。璘。
  知耻,如“舜,人也,我亦人也。舜为法于天下,可传于后世,我犹未免为乡人也,是则可忧也”!既耻为乡人,进学安得不勇!
  为学自是要勇,方行得彻,不屈慑。若才行不彻,便是半涂而废。所以中庸说“知仁勇三者”。勇本是没紧要物事,然仁知了,不是勇,便行不到头。僩。
  问:“‘为天下有九经’,若论天下之事,固不止此九件,此但举其可以常行而不易者否?”曰:“此亦大概如此说,然其大者亦不出此。”又问:“吕氏以‘有此九者,皆德怀之事,而刑不与焉’,岂以为此可以常行,而刑则期于无刑,所以不可常行而不及之欤?”曰:“也不消如此说。若说不及刑,则礼乐亦不及。此只是言其大者,而礼乐刑政固已行乎其间矣。”又问:“养士亦是一大者,不言何也?”曰:“此只是大概说。若如此穷,有甚了期?若论养士,如‘忠信重禄’,‘尊贤’,‘子庶民’,则教民之意固已具其中矣。”僩。
  “柔远”解作“无忘宾旅”。孟子注:“宾客羁旅。”古者为之授节,如照身、凭子之类,近时度关皆给之。“因能授任以嘉其善”,谓愿留于其国者也。德明。
  问“来百工则财用足”。曰:“既有个国家,则百工所为皆少不得,都要用。若百工聚,则事事皆有,岂不足以足财用乎?”如织纴可以足布帛,工匠可以足器皿之类。焘。
  问“饩廪”。曰:“饩,牲饩也。如今官员请受,有生羊肉。廪,即廪给,折送钱之类是也。”赐。
  问:“‘送往迎来’,集注云:‘授节以送其往。’”曰:“远人来,至去时,有节以授之,过所在为照。如汉之出入关者用繻,唐谓之‘给过所’。”赐。
  问:“‘凡事豫则立’以下四句,只是泛举四事,或是包‘达道、达德、九经’之属?”曰:“上文言‘天下之达道五,所以行之者三;天下之达德三,所以行之者一。凡为天下国家有九经,所以行之者一。’遂言‘凡事豫则立’,则此‘凡事’正指‘达道、达德、九经’可知。‘素定’,是指先立乎诚可知。中间方言‘所以行之者一’,不应忽突出一语言‘凡事’也。”铢。
  豫,先知也,事未至而先知其理之谓豫。“凡事豫则立,不豫则废。”横渠曰:“事豫吾内,求利吾外也。”又曰:“精义入神者,豫而已。”皆一义也。僩。
  或问“言前定则不踬”。曰:“句句着实,不脱空也。今人才有一句言语不实,便说不去。”贺孙。
  “事前定则不困。”闲时不曾做得,临时自是做不彻,便至于困。“行前定则不疚。”若所行不前定,临时便易得屈折枉道以从人矣。“道前定则不穷。”这一句又包得大,连那上三句都包在里面,是有个妙用,千变万化而不穷之谓。事到面前,都理会得。它人处置不得底事,自家便处置得;它人理会不得底事,自家便理会得。僩。
  问“反诸身不诚”。曰:“反诸身,是反求于心;不诚,是不曾实有此心。如事亲以孝,须是实有这孝之心。若外面假为孝之事,里面却无孝之心,便是不诚矣。”焘。
  “诚者,天之道。”诚是实理,自然不假修为者也。“诚之者,人之道”,是实其实理,则是勉而为之者也。孟子言“万物皆备于我”,便是“诚”;“反身而诚”,便是“诚之”。反身,只是反求诸己。诚,只是万物具足,无所亏欠。端蒙。
  问“诚者天之道,诚之者人之道”。曰:“诚是天理之实然,更无纤毫作为。圣人之生,其禀受浑然,气质清明纯粹,全是此理,更不待修为,而自然与天为一。若其余,则须是‘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如此不已,直待得仁义礼智与夫忠孝之道,日用本分事无非实理,然后为诚。有一毫见得与天理不相合,便于诚有一毫未至。如程先生说常人之畏虎,不如曾被虎伤者畏之出于诚实,盖实见得也。今于日用间若不实见得是天理之自然,则终是于诚为未至也。”大雅。
  问:“‘诚者,真实无妄之谓,天之道也。’此言天理至实而无妄,指理而言也。‘诚之者,未能真实无妄,而欲其真实无妄之谓,人之道也。’此言在人当有真实无妄之知行,乃能实此理之无妄,指人事而言也。盖在天固有真实之理,在人当有真实之功。圣人不思不勉,而从容中道,无非实理之流行,则圣人与天如一,即天之道也。未至于圣人,必择善,然后能实明是善;必固执,然后实得是善,此人事当然,即人之道也。程子所谓‘实理’者,指理而言也;所谓‘实见得是,实见得非’者,指见而言也。此有两节意。”曰:“如此见得甚善。”铢。


作品集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