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子语类·卷六十三·中庸二(3)
时间:2022-12-21 作者:黎靖德 点击:次
“舜其大知”,知而不过,兼行说,“仁在其中矣”。回“择乎中庸”,兼知说。“索隐行怪”不能择,不知。“半涂而废”不能执。不仁。“依乎中庸”,择。“不见知而不悔”。执。 问:“舜是生知,如何谓之‘择善’?”曰:“圣人也须择,岂是全无所作为!他做得更密。生知、安行者,只是不似他人勉强耳。尧稽于众,舜取诸人,岂是信采行将去?某尝见朋友好论圣贤等级,看来都不消得如此,圣贤依旧是这道理。如千里马也须使四脚行,驽骀也是使四脚行,不成说千里马都不用动脚便到千里!只是他行得较快尔。”又曰:“圣人说话,都只就学知利行上说。”赐。夔孙录云:“问:‘“舜大知”章是行底意多,“回择中”章是知底意多?’曰:‘是。’又问:‘“择”字,舜分上莫使不得否?’曰:‘好问好察,执其两端,岂不得择?尝见诸友好论圣贤等级,这都不消得,他依旧是这道理。且如说圣人生知、安行,只是行得较容易,如千里马云,只是他行得较快尔,而今且学他如何动脚。’” △第八章 问:“颜子择中与舜用中如何?”曰:“舜本领大,不大故着力。”夔孙。 正淳问:“吕氏云:‘颜子求见圣人之止。’或问以为文义未安。”人杰录云:“若曰‘求得圣人之中道’,如何?”曰:“此语亦无大利害。但横渠错认‘未见其止’为圣人极至之地位耳。作‘中道’亦得,或只作‘极’字亦佳。”僩。 吕氏说颜子云:“随其所至,尽其所得,据而守之,则拳拳服膺而不敢失;勉而进之,则既竭吾才而不敢缓。此所以恍惚前后而不可为像,求见圣人之止,欲罢而不能也。”此处甚缜密,无些渗漏。淳。 △第九章 “中庸不可能”章是“贤者过之”之事,但只就其气禀所长处着力做去,而不知择乎中庸也。铢。 问:“‘天下国家可均’,此三者莫是智仁勇之事否?”曰:“他虽不曾分,看来也是智仁勇之事,只是不合中庸。若合中庸,便尽得智仁勇。且如颜子瞻前忽后,亦是未到中庸处。”问:“卓立处是中庸否?”曰:“此方是见,到从之处方是行。又如‘知命、耳顺’,方是见得尽;‘从心所欲’,方是行得尽。”赐。 公晦问:“‘天下国家可均也,爵禄可辞也,白刃可蹈也’,谓资质之近于智而力能勉者,皆足以能之。若中庸,则四边都无所倚着,净净洁洁,不容分毫力。”曰:“中庸便是三者之间,非是别有个道理。只于三者做得那恰好处,便是中庸。不然,只可谓之三事。”贺孙。 徐孟宝问:“中庸如何是不可能?”曰:“只是说中庸之难行也。急些子便是过,慢些子便不及。且如天下国家虽难均,舍得便均得;今按:“舍”字恐误。爵禄虽难辞,舍得便辞得;蹈白刃亦然。只有中庸却便如此不得,所以难也。”徐曰:“如此也无难。只心无一点私,则事事物物上各有个自然道理,便是中庸。以此公心应之,合道理顺人情处便是,恐亦无难。”曰:“若如此时,圣人却不必言致知、格物。格物者,便是要穷尽物理到个是处,此个道理至难。扬子云说得是:‘穷之益远,测之益深。’分明是。”徐又曰:“只以至公之心为大本,却将平日学问积累,便是格物。如此不辍,终须自有到处。”曰:“这个如何当得大本!若使如此容易,天下圣贤煞多。只公心不为不善,此只做得个稍稍贤于人之人而已。圣贤事业,大有事在。须是要得此至公之心有归宿之地,事至物来,应之不错方是。”徐又曰:“‘为人君,止于仁;为人臣,止于敬;为人子,止于孝’,至如‘止于慈,止于信’。但只言‘止’,便是心止宿之地,此又皆是人当为之事,又如何会错?”曰:“此处便是错。要知所以仁,所以敬,所以孝,所以慈,所以信。仁少差,便失于姑息;敬少差,便失于沽激。毫厘之失,谬以千里,如何不是错!”大雅。 △第十章 忍耐得,便是“南方之强”。僩。 问:“‘南方之强,君子居之’,此‘君子’字稍稍轻否?”曰:“然。”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