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枫轩 > 雨枫书屋 > 经典名著 >

朱子语类·卷六十二·中庸一(8)


  问:“‘道不可离’,只言我不可离这道,亦还是有不能离底意思否?”曰:“道是不能离底。纯说是不能离,不成错行也是道!”时举录云:“叔重问:‘“道不可离”,自家固不可离,然他也有不能离底意。’曰:‘当参之于心,可离、不能离之间。纯说不能离,也不得,不成错行了也是道!’”因问:“龟山言:‘饥食渴饮,手持足行,便是道。’窃谓手持足履未是道,‘手容恭,足容重’,乃是道也;目视耳听未是道,视明听聪乃道也。或谓不然,其说云:‘手之不可履,犹足之不可持,此是天职。“率性之谓道”,只循此自然之理耳。’不审如何?”曰:“不然。桀纣亦会手持足履,目视耳听,如何便唤做道!若便以为道,是认欲为理也。伊川云:‘夏葛冬裘,饥食渴饮,若着些私吝心,便是废天职。’须看‘着些私吝心’字。”铢。时举录云:“夜来与先之论此。先之云‘手之不可履’云云,先生曰云云。”
  此道无时无之,然体之则合,背之则离也。一有离之,则当此之时,失此之道矣,故曰:“不可须臾离”。君子所以“戒慎不睹,恐惧不闻”,则不敢以须臾离也。端蒙。
  “戒慎不睹,恐惧不闻”,即是道不可须臾离处。履孙。
  问:“日用间如何是不闻不见处?人之耳目闻见常自若,莫只是念虑未起,未有意于闻见否?”曰:“所不闻,所不见,不是合眼掩耳,只是喜怒哀乐未发时。凡万事皆未萌芽,自家便先恁地戒慎恐惧,常要提起此心,常在这里,便是防于未然,不见是图底意思。”徐问:“讲求义理时,此心如何?”曰:“思虑是心之发了。伊川谓:‘存养于喜怒哀乐未发之前则可,求中于喜怒哀乐未发之前则不可。’”淳。寓录云:“问:‘讲求义理,便是此心在否?’曰:‘讲求义理,属思虑,心自动了,是已发之心。’”
  刘黻问:“不知无事时如何戒慎恐惧?若只管如此,又恐执持太过;若不如此,又恐都忘了。”曰:“也有甚么矜持?只不要昏了他,便是戒惧。”与立。
  “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这处难言。大段着意,又却生病,只恁地略约住。道着戒慎恐惧,已是剩语,然又不得不如此说。贺孙。
  “戒慎恐惧是未发,然只做未发也不得,便是所以养其未发。只是耸然提起在这里,这个未发底便常在,何曾发?”或问:“恐惧是已思否?”曰:“思又别。思是思索了,戒慎恐惧,正是防闲其未发。”或问:“即是持敬否?”曰:“亦是。伊川曰:‘敬不是中,只敬而无失即所以中。’‘敬而无失’,便是常敬,这中底便常在。”淳。
  问:“戒慎恐惧,以此涵养,固善。然推之于事,所谓‘开物成务之几’,又当如何?”曰:“此却在博文。此事独脚做不得,须是读书穷理。”又曰:“只是源头正,发处自正。只是这路子上来往。”德明。
  问:“中庸所谓‘戒慎恐惧’,大学所谓‘格物致知’,皆是为学知、利行以下底说否?”曰:“固然。然圣人亦未尝不戒慎恐惧。‘惟圣罔念作狂,惟狂克念作圣。’但圣人所谓念者,自然之念;狂者之念,则勉强之念耳。”闳祖。
  所谓“不睹不闻”者,乃是从那尽处说来,非谓于所睹所闻处不慎也。如曰“道在瓦砾”,便不成不在金玉!义刚。
  问:“‘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与‘莫见乎隐’两段,分明极有条理,何为前辈都作一段滚说去?”曰:“此分明是两节事。前段有‘是故’字,后段有‘故’字。圣贤不是要作文,只是逐节次说出许多道理。若作一段说,亦成是何文字!所以前辈诸公解此段繁杂无伦,都不分明。”铢。
  用之问:“戒惧不睹不闻,是起头处,至‘莫见乎隐,莫显乎微’,又用紧一紧。”曰:“不可如此说。戒慎恐惧是普说,言道理逼塞都是,无时而不戒慎恐惧。到得隐微之间,人所易忽,又更用慎,这个却是唤起说。戒惧无个起头处,只是普遍都用。如卓子有四角头,一齐用着工夫,更无空缺处。若说是起头,又遗了尾头;说是尾头,又遗了起头;若说属中间,又遗了两头。不用如此说。只是无时而不戒慎恐惧,只自做工夫,便自见得。曾子曰:‘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不成到临死之时,方如此战战兢兢。他是一生战战兢兢,到死时方了!”僩。


作品集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