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子语类·卷五十三·孟子三(9)
时间:2022-12-20 作者:黎靖德 点击:次
龟山答人问赤子入井,令求所以然一段,好。方。 △矢人岂不仁于函人章 问:“‘仁,天之尊爵。’先生解曰:‘仁者,天地生物之心,得之最先。’如何是得之最先?”曰:“人得那生底道理,所谓‘心,生道’也。有是心,斯具是形以生也。”广。 “仁者如射”,但那发时毫厘不可差! △子路人告以有过则喜章 “禹闻善言则拜”,犹着意做。舜与人同,是自然气象。圣人之拜,固出于诚意。然拜是容貌间,未见得行不行。若舜,则真见于行事处,己未善,则舍己之未善而从人之善;人有善,则取人之善而为己之善。人乐于见取,便是许助他为善也。淳。 问:“‘是与人为善’,当其取人之际,莫未有助之之意否?”曰:“然。”曰:“三者本意,似只是取人,但有浅深。而‘与人为善’,乃是孟子再叠一意以发明之否?”曰:“然。”道夫。 大舜“乐取诸人以为善”,是成己之善,是与人为善,也是着人之善。端蒙。 “与人为善”,盖舜不私己,如为人为此善一般。升卿。 △伯夷非其君不事章 问“进不隐贤,必以其道”。曰:“‘不隐贤’,谓不隐避其贤,如己当廉,却以利自污;己当勇,却以怯自处之类,乃是隐贤,是枉道也。”又问:“所以不解作蔽贤,谓其下文云‘必以其道’。若作不蔽贤说,则下文不同矣。”曰:“然。”人杰。 至问:“集注云:‘“进不隐贤”,不枉道也。’似少字。”曰:“‘进不隐贤’,便是‘必以其道’。人有所见,不肯尽发出,尚有所藏,便是枉道。”至云:“寻常看此二句,只云进虽不敢自隐其贤,凡有所蕴,皆乐于发用,然而却不妄进,二句做两意看。”曰:“恁地看也得。” 伯夷“不屑就已”,注云:“屑,洁也。洁,犹美也。苟以其辞命礼意之美而就之,是切切于是也。”然伯夷“虽有善其辞命而至者”,亦不肯就,而况不道而无礼者,固速去之矣。世之所谓清者,不就恶人耳;若善辞令而来者,固有时而就之。惟伯夷不然,此其所以为圣之清也。柳下惠不屑之意亦然。夷隘,惠不恭,不必言效之而不至者,其弊乃如此。只二子所为,已有此弊矣。僩。 “不屑去”,说文说“屑”字云:“动作切切也。”只是不汲汲于就,不汲汲于去。“屑”字却是重。必大录云:“不以就为重,而切切急于就;不以去为重,而切切急于去。”□。 问:“‘伯夷隘,柳下惠不恭’,莫是后来之弊至此否?”曰:“伯夷自是有隘处,柳下惠自是有不恭处。且如‘虽袒裼裸裎于我侧’,分明是不将人做人看了!”去伪。 问:“‘柳下惠不恭’,是待人不恭否?”曰:“是他玩世,不把人做人看,如‘袒裼裸裎于我侧’,是已。邵尧夫正是这意思,如皇极经世书成,封做一卷,题云:‘文字上呈尧夫。’”□。 或问:“明道云:‘此非瑕疵夷惠之语,言其弊必至于此。’今观伯夷与恶人处,‘如以朝衣朝冠坐于涂炭’,则伯夷果似隘者。柳下惠‘虽袒裼裸裎于我侧,尔焉能浼我哉’!柳下惠果似不恭者,岂得谓其弊必至于此哉?”曰:“伯夷既清,必有隘处;柳下惠既和,必有不恭处。道理自是如此。孟子恐后人以隘为清,以不恭为和,故曰:‘隘与不恭,君子不由也。’”去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