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子语类(全文在线阅读) > 卷二十·论语二
◎学而篇上
△学而时习之章
今读论语,且熟读学而一篇,若明得一篇,其馀自然易晓。寿昌
学而篇皆是先言自修,而後亲师友。“有朋自远方来”,在“时习”之後;“而亲仁”,在“入则孝,出则弟”之後;“就有道而正焉”,在“食无求饱,居无求安”之後;“毋友不如己者”,在“不重则不威”之後。今人都不去自修,只是专靠师友说话。璘
入道之门,是将自家身己入那道理中去,渐渐相亲,久之与己为一。而今人道理在这里,自家身在外面,全不曾相干涉!僩
刘问“学而时习之”。曰:“今且理会个‘学’,是学个甚底,然後理会‘习’字、‘时’字。盖人只有个心,天下之理皆聚於此,此是主张自家一身者。若心不在,那里得理来!惟学之久,则心与理一,而周流泛应,无不曲当矣。且说为学有多少事,孟子只说‘学问之道,求其放心而已矣’。盖为学之事虽多有头项,而为学之道,则只在求放心而已。心若不在,更有甚事!”雉学习。
书也只是熟读,常记在心头,便得。虽孔子教人,也只是“学而时习之”。若不去时习,则人都不奈你何。只是孔门弟子编集,把这个作第一件。若能时习,将次自晓得。十分难晓底,也解晓得。义刚
或问:“‘学而时习’,不是诗书礼乐。”“固不是诗书礼乐。然无诗书礼乐,亦不得。圣人之学与俗学不同,亦只争这些子。圣贤教人读书,只要知所以为学之道。俗学读书,便只是读书,更不理会为学之道是如何。”淳
问:注云:‘学之为言,效也。’‘效’字所包甚广。”曰:“是如此。博学,慎思,审问,明辨,笃行,皆学效之事也。”骧容录云:“人凡有可效处,皆当效之。”
吴知先问‘学习’二字。曰:“‘学’,是未理会得时,便去学;‘习’,是已学了,又去重学。非是学得了,顿放在一处,却又去习也。只是一件事。‘如鸟数飞’,只是飞了又飞,所谓‘鹰乃学习’是也。”先生因言:“此等处,添入集注中更好。”铢
未知未能而求知求能,之谓学;已知已能而行之不已,之谓习。义刚
读书、讲论、修饬,皆要时习。铢
“学而时习之”,虽是讲学、力行平说,然看他文意,讲学意思终较多。观“则以学文”,“虽曰未学”,则可见。伯羽
或问“学而时习之”。曰:“学是学别人,行是自家行。习是行未熟,须在此习行之也。”履。
问:“时习,是温寻其义理,抑习其所行?”曰:“此句所包广。只是学做此一件事,便须习此一件事。且如学‘克己复礼’,便须朝朝暮暮习这‘克己复礼’。学,效也,是效其人。未能孔子,便效孔子;未能周公,便效周公。巫、医亦然。”淳
学习,须是只管在心,常常习。若习得专一,定是脱然通解。贺孙
且如今日说这一段文字了,明日又思之;一番思了,又第二、第三番思之,便是时习。今学者才说了便休。学蒙
问:“如何是时习?”曰:“如写一个‘上’字,写了一个,又写一个,又写一个。”当时先生亦逐一书此“上”於掌中。节
国秀问:“格物、致知是学,诚意、正心是习;学是知,习是行否?”曰:“伊川云:‘时复思绎,浃洽於中,则说也。’这未说到行。知,自有知底学,自有知底习;行,自有行底学,自有行底习。如小儿写字,知得字合恁地写,这是学;便须将心思量安排,这是习。待将笔去写成几个字,这是行底学;今日写一纸,明日写一纸,又明日写一纸,这是行底习。人於知上不习,便要去行,如何得!人於知上不习,非独是知得不分晓,终不能有诸已。”贺孙。
问:“程子二说:一云‘时复思绎’,是就知上习;‘所学在我’,是就行上习否?”曰:“是如此。”柄
“浃洽”二字,宜子细看。凡於圣贤言语思量透彻,乃有所得。譬之浸物於水:水若未入,只是外面稍湿,里面依前乾燥。必浸之久,则透内皆湿。程子言“时复思绎,浃洽於中,则说”,极有深意。(先生令诸生同讲“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须以近者譬得分晓乃可。如小子初授读书,是学也。令读百数十遍,是时习也。既熟,则不烦恼,覆背得,此便是说也。书字亦然。或问中云:“学是未知而求知底工夫,习是未能而求能底工夫。”以此推之,意可得矣。”杂说载魏帝“三三横,两两纵,谁能辨之赐金锺”之令。答者云:“吴人没水自云工,屠儿割肉与称同,伎儿掷绳在虚空。”盖有类三句。陈思王见三人答後,却云:“臣解得是‘习’字。”亦善谑矣。皆说习熟之意。先生然之。)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