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枫轩 > 原创文学 > 散文随笔 > 心情随笔 >

卖笛子的老人

      今天中午去学校接女儿回家,我在单位已经呆了三天了,想必女儿一定很想我了。我十一点半就到了学校,这时低年级的孩子们已经开始放学了。


    今天天气比较冷,天上的云似乎都是一片灰白的,更显出那种冷来。学校两旁的树木在寒风中瑟缩着,有的已经脱光了叶子,只剩下几只光秃秃的枝桠在默默地沉思着什么,而有的虽然还有叶子,但已经是枯黄,在风中无助地飘动,如同一只没有目标飞动的枯蝶。学校门口站满了来接孩子的家长,女的大都围着围巾,不停地哈着热气,脸蛋儿通红,鼻子尖都变得红红的。男人们都在跺着脚,不停地搓着手。而女人们却心疼自己的高跟鞋,再冷也捱着。
 

     突然我看到一个老人走了过来,胸前挂着一个大布袋,布袋里装满了竹笛。那竹笛是短短的,很简陋的那种,大概只能发出声来吧。老人大概七十多岁,脸色腊黄,看起来仿佛没睡醒似的,无精打采。眼睛浑浊黯淡,仔细看眼角还挂着一颗看不出颜色的小颗粒。许是没有洗干净脸吧。或者是为了生活所迫辗转奔波,灰尘在脸上留下的痕迹。脸上的皱纹纵横交错,一笑皱纹就竞相散发开去。他拿着一只竹笛在随意地吹奏着,拿竹笛的手青筋暴露。手是黑红色的,上面布满了老年斑。咧着缺了两颗门牙的嘴在殷勤地招呼着孩子们:两元一支,两元一支要吧?一边把笛子送到孩子们的鼻子底下。


     看到孩子们没有理他,他又瑟缩着。他的旁边放着几把简陋的二胡。操着蹩脚的普通话。我一听就知道是衡山老家那边的人。一般来说买这些玩意的大抵是衡山人,我的堂兄叔叔都买过这个。甚至于父亲没有参加工作之前,也一次为生过。我上前和老人打起了招呼,老人听说我是老乡,眼神突然明亮了许多,话也就多了起来。老人自豪地说起了家乡的好,说我们衡山是五岳之一。作为衡山的子孙,他感到很骄傲很自豪。言语中透露出那种兴奋甚至于使他忘记了生活的艰辛了。当我问到老人为什么怎么老了还出来漂泊?为什么不在家享享清福,安度晚年呢?


     老人听了我这话,眼神又黯淡了。好一会不说话,我这才意识到我的唐突。老人缓缓地和我说起了自己的情况。老人有五儿一女,还记得当时乡亲们都说他好福气。那是他也颇为自豪的。在农村来说,多子多福是一定的了,因此老人也很开心,觉得对得起死去的祖辈们。可是渐渐地孩子们长大了,他供他们读书,让他们成才。可是到了后来儿女们逐渐觉得老人是个累赘,谁也不想赡养老人,五个儿子都互相推诿。儿子不养父亲,女儿自然也不愿意赡养。就这样老人没办法,只好背着这些小玩意背井离乡去讨生活。老人吹奏的是世上只有妈妈好。是啊,世上只有父母对孩子是真心的,可是自古孝顺儿孙又有几人呢?红楼梦里的好了歌说:世人都说神仙好,只有儿孙忘不了。痴心父母古来多,孝顺儿孙谁见了。


     由此我想到了我对门的夫妻俩。夫妻俩三十多岁,有一个儿子。夫妻俩都没有职业。男的是一个二流子,整天无事生非,打架斗殴,敲诈勒索。夫妻俩和父母住在一层破旧的平房里,整天靠着父母辛辛苦苦做点小生意养活。一个儿子都不能自己养活,可是现在老婆又翘着个肚子,马上要生了。唉!人啊,我真不知道那夫妻俩怎么想的。那男人整天骂父母,甚至还打父母,他的儿子小小年纪都跟他一样动辄打小朋友,邻居们都说,将来他这儿子没有好下场的。
 

     老人一边跟我聊着,一边眼睛都湿润起来了。我为老人的遭遇感到同情,也为他的儿女们感到悲哀。俗话说:乌有反哺之意,羊有跪乳之恩。更何况人呢?让自己七十多岁的父亲出来讨生活,风餐露宿,于心何忍。万一老人有个病痛什么的,死在他乡都不会知道。
 

     这时一大群孩子们涌了出来,老人顾不上和我说话,又用着那蹩脚的衡山普通话招揽着孩子们:两元一支!两元一支!满脸的希翼。看着老人我默然了。我实在无话可说。呜呼!



    作品集沙漠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