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枫轩 > 原创文学 > 散文随笔 > 心情随笔 >

静态之中(2)

  好在,赶早出来的人不多,一缕秋风吹过,使得空间倒显得洁净了。当然,心里很明白,这样的环境应该是很安全的,只是口罩还得戴着。

  “核酸”筛查已成常规,每天必做。小区原来的“核酸”采样点有三处,其中有两处是在小区的大门外。“静态”以后,便不能再为“静态”之中的居民服务了。现在,小区里实际只有一处采样点。而小区的规模并不小,人口过万,采样的密集与紧张,是一定的。

  我们出来散步,也是提前来排队做“核酸”的。规定的时间是七点开始,有人跟我们想的一样,早就来了。

  人们遵循着次序,一个接着一个地排起了队伍。大家都很安静,也很自觉,完全没有了急躁与火爆的气氛。排在一起的人,倒聊起天来了,话题便离不开“静态管理”。

  有人说:“昨天夜里的动静可不小呢,路上拖材料,还有电钻的声音一直闹到天亮。”

  有人接着说:“不少人家上半夜都没睡觉,到处打电话呢。”

  还有人说:“这倒好,不用上班了。公务人员没什么,小企业、私营企业的员工不上班,是不发工资的,怎么办呢?”

  我们退休了,无班可上,说不上是什么感受。待做完了“核酸”采样,还是继续着清晨的漫步。

  三、静态的又一天

  就像钱塘江的潮汐,一波过去了又来一波。一波一波的间隙,是休闲,是等待。这个间隙,也是一个过程,一个……

  静态一天之后,小区依旧很安静。所有的人基本上都“蜗”在了家里,只在早晚做“核酸”时,才下楼出门。

  我们老两口,本来就是待家里的“闲”人。不过,闲着只是一种表象,人却不可以真闲,需要做些事情,给停滞的心绪增加一定的“激素”,才是最好的生活状态。

  “静态”之中呢?我还是上网,看国际国内的形势,看各家文学网站发表的一些文章。当然,眼中有了所见,心中有了所想,便也写上几篇属于我自己的文字。她在老年大学报了京剧与书法等几个班,“疫情”期间只能线上听课。待在家里,倒不影响学习了。

  客厅里的大茶几上放置着一台笔记本,用时打开,不用时便合上。餐厅有餐桌,却不是为了吃饭、喝茶准备的,铺上毯子,放上笔墨,便是理想的书法工作台。

  上午,我在电脑上,看一会儿,写一会儿,既无目标,更无方向,只是为了表达心中的某一种欲望与宣泄。而且,指尖下流淌的,便是“静态”中的琐琐碎碎。

  她,戴上老花眼镜,稳坐在书案前,以小楷的体式,书写着苏轼的《赤壁赋》。字如飞蝇,一笔一画,虽在心中记着,写起来也需要再度的揣摩,既有单个字的考量,也还要着眼于每一行,更要谋求整幅作品的布局与格调。因此,要心无旁骛,沉着稳定。要形一气呵成之气,纳神采飞扬之韵,实属不易。

  十点钟左右吧,听到后面楼的一个中年男人,站在阳台上给一位朋友打电话,声音很大,前后楼的人都能听见。只听他叫道:“谁知道呀,真的‘封’了。我平时在单位吃饭,家里什么都没准备。早上一睁眼,出不出去了。厨房搜了个遍,就找到几盒方便面,还是过期的。这两天,我就吃这过了期的方便面,一次还只敢吃半盒,也不知道要封多久,我怕等不到解封,我先就‘封’了”。

  对方不知道说了什么,只听他说:“不,不!太远了,我再想办法。”

  就在这时,楼下有个小喇叭叫开了:“各家各户听着,政府给大家配送物资来了。每家下来一个人,在楼道门口报房号可以领取了。一户一份,不要多拿,更不要冒领。”这叫声,就如同一声春雷,在这秋日的天空中绽放出一道又一道绚烂的彩霞。

  楼上的人都近似疯狂了,有人叫道:“政府太暖心了。真是雪中送炭呀!”

  有一个人领头唱起了《歌唱祖国》,一楼上的人都跟着唱起来了:五星红旗迎风飘扬,胜利歌声多么响亮。歌唱我们亲爱的祖国,从今走向繁荣富强。歌唱我们亲爱的祖国,从今走向繁荣富强……

  歌声飞出了楼房,飞出了小区,直接飘扬在蓝天与白云之间。

  我下楼去,拿到了我家的那一份。一个大大的塑料袋,满满当当,很沉很沉。打开来一看,一大块肉,足足有三斤。三个白萝卜,一颗大白菜,五根黄瓜,十只鸡蛋,一包老蒜,三块生姜。还有三个大梨子,一个柚子。足够我们老两口,吃上一个星期的。



作品集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