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枫轩 > 原创文学 > 散文随笔 > 心情随笔 >

沧桑五十载——写于2005年的家庭简史(3)

  这时,"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运动正处于高潮。父亲、大哥都被卷入了"派性"斗争,碰巧和薛本勋、柯大生以及后来的初中班主任刘蔚清(男)老师是一个派,叫"红云"派,对立的派叫"1127".1969年,发生了万县地区所有市、县的"红云"派武装进攻云阳县的"1127"派(称"九县一市,攻打云阳"和"文攻武卫,解放云阳")。以"1127"的失败而告终。派性仍然在继续,1970年,父亲在所谓"一打三反"运动中被掌权的"1127"批斗。先是在生产队里一个叫"檬子垉"的公房里开斗争会。时间是冬天,我去了,但没有进会场,蹬在室外靠墙壁的石头上。我听到一个人领头喊 "揪出‘516分子’伸向柏木的黑手"等口号。第二年夏天,很热,夜里在露天里睡。父亲把我摇醒说:"娃儿,你是读了点书的,他们还在整我,你看有没有办法?"我睁开眼,看到母亲也坐在旁边。我小小年纪,懂得什么。有略通文墨的人给父亲壮胆,不要怕,可以申述。父亲将申述材料寄到县上,反而更加激怒了仇恨父亲的那伙人,于是又把他叫到公社大会堂批斗。 "一打三反"运动结束后,父亲再没有受到批判。

  二十一世纪八十年代以前,农作物的所有种子全部是传统种子,所有家畜家禽也是传统品种,农药、化学肥料也几乎没有,农田基本建设和水利设施虽然打下了很好的基础,但还没有充分发挥作用,因而综合生产力水平极低。传统水稻亩产只有200公斤左右。所以粮食和肉食品都不丰富,只能维持基本生存的需要。吃干饭的次数很少。红苕、小麦、马铃薯、玉米占的比例不小,还有胡豆、豌豆等。吃肉的次数比吃干饭的次数多,每年年末宰一头猪(但有些人家没有宰年猪,主要看家庭主妇女能不能干),当然是为了过年。但这头猪肉实际上要管一年。一块一块腌了盐,挂在房屋楼上。在青黄不接的时候,母亲常用腌盐后晒干了的菜加少许肉丝烧汤,然后再拌入米面粉,做成羹,味道可口。土质条件好、管理好的生产队,比我们生长队的生活要好一些。

  那时劳动力虽然管得很严,但允许个别人离开农业生产,或就近或外出搞手工业。大哥跟着一个叫李明发的裁缝师傅学徒弟,地点就在革岭公社那个地方,二哥到湖北省宜昌等地学泥瓦匠。但要给生产队缴公积金,每天缴0.10元左右。1972年冬,家境好了一些,大哥找回的钱有些节余,因此改造了房屋,将原来的茅草房变成了瓦房。虽然只有两间,但堂屋的开间很宽。左边煮饭和放柴草的两间屋子和右边的猪、羊圈,仍然是茅草屋。后来大哥分家另住,在左边挨着堂屋又修起一间瓦房。

  1973年夏,我初中毕业,本来考上了高中,但因公社有几个人对父亲有意见,卡住了我入校的大门。只好干农活。犁过田,抬过石头,当过石匠。1974年,大队建立面粉加工厂,招工人三名,我有幸入选。这段时间,我五更早起,先锻炼身体,然后苦读中医著作。

  集体劳动,必然伴随着文化交流。人们一边劳动,一边摆故事。我脑海里储存的许多故事和学的知识都是在集体劳动的时候。《石猴出世》(就是写的《西游记》里的孙悟空)的故事就是一个叫贾少其的人边挖土边讲的。他还能讲很多民间故事,如"红红绿绿一只鸡,一枪打了飞进山里,不知是你的还是我的。"还讲当时美国人侵略越南,中国人民解放军某天某日又打落了一架美国的无人驾驶高空侦察飞机。

  1976年9月9日,毛泽东逝世,华国锋接班,王洪文、张春桥、江青、姚文元被打倒,称为"四人帮".1977年夏,国家恢复高考制度,入大学中专实行全国统一考试。临考前半个月的一天夜里吃晚饭时,父亲说:"广播里天天都在说考试,你读书时成绩好,去报名试一试".母亲也鼓励我去。那些年,读书要走"后门",已死了进学校门的心,对广播里的宣传不相信,许多人都持怀疑态度。所以对父母的话没有积极回应。父亲又说,"明天就到学校你们老师那里去问一下情况,看还可不可以报名,反正不花本钱。"第二天,我到了学校。老师说:"可以报名呀!"于是就报了名。一考竟中了。

  农村的变化随之而来,生产管理上,实行作业组,即将一个生产队的劳动力分成两个以上组劳动,目的是提高劳动积极性。我所在的队分为两个组,父亲是其中一个组的组长。这个办法对促进生产有一定作用。1978年暑假回家,看到漫山遍野的玉米即将成熟,昌茂如林,丰收在望。



作品集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