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枫轩 > 原创文学 > 散文随笔 > 心情随笔 >

晚秋碎语(2)

  三

  人的一生,往事云烟,留在记忆里的东西,都是值得纪念的故事。

  三十五岁以前,我不会下棋、打扑克,那时的牌九和麻将,我不懂得玩的规则。

  每天傍晚,年轻的教师放下饭碗就上了篮球场。出一身汗,洗洗澡,下班的去教室里陪学生晚自习,没班下的到煤油灯下备课、批改作业。那时候的我们,生活单调,也很艰苦。教师住的房间低矮潮湿,窗户很小,小得让人们称之为"格眼".格眼上的玻璃破了,就钉上薄膜油纸,阻挡风雨。

  一天晚上,我上床睡觉,刚要躺下,感觉床板下沉,不知所以。擎灯去照,原来是床板被老鼠挖出来的土给抬了起来,床铺下变成了"黄土高坡".第二天,把黄土清理,捡来一些细石,将鼠洞堵了个严实。后来没发现再有新土出现,或许是它们将户口迁移到别处去了。

  过去的事情,似水一样流动;水流过了,一切就成为了过去。

  如今,我很寂寞。有时也到原先的学校逛逛。学校变化很大。普通的农村中小学校,相当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的办学条件较好的中专学校。操场、足球场、跑道,教学楼、办公楼、公寓、综合楼,崭新气派。学校占地面积大、幽静,绿化也好。办学条件全面现代化建设。

  我常常想起床铺下的那堆黄土。

  年轻时,不觉得苦和累。只觉得一日三餐两节课,有些单调,有些乏味。后来转行搞行政,虽然属于这山望见那山高,但教师的职业毕竟算得上单调与辛苦。

  我看到如今农村校园变化很大,办学条件大大改善了,但教师职业的单调和辛苦,变化似乎并不太大。四

  小时候,看到远处乌云滚动,心里惊悚,担心大风掀开房屋顶上的瓦片,更怕漏雨湿了床上的被窝。

  担心,害怕;风照样刮,雨还是每年春天下得更猛些,屋顶上的瓦片每年都要补充,被窝年年湿透。就那样担惊受怕,过了好些年。

  现在住的是楼房,还有个自家小院。家住马路边上,出行很方便。没有了龙卷风的威胁,屋里不再漏雨了。

  高枕无忧吧。

  仍感觉不到风拨琴弦,雨打鼓乐之诗境。其实,风,在晨曦间吹拂,荡漾心扉;在炎夏,从湖面吹来,给人凉爽;在秋高气爽的时候,风舞弄白云情怀;即便寒风刺骨,也是对季节的牵挂。雨,更不用说,滋润万物。

  然而,经历过风雨的岁月,少小欲离开这穷乡僻壤的地方,老来亦眷恋故土。中间隔了四十年(其间常有小住),今楼房林立,却少见屋顶炊烟;亲人团聚之情难慰,痛失父母大姐长兄爱妻之伤心,悲寂痛楚。

  人的一生,真所谓"漂萍随水,转蓬随风".唯希望家丁兴旺,人才辈出。

  我虽然尚参不透生死关,但正在渐悟"从多入少,从有入无"的学问。我已经尽量不四处云游,也没有经常往热闹的地方凑。以前追求浪漫、沽名钓誉、敢为人先的功利现在淡泊得许多。

  我曾经不顾一切的从这里出走,现在又乖乖地回到了这里。

  原想找回对家乡的眷恋和热爱,正月,听到的孩童口音,已经标准化的与电视里的台词相同。乡音,水土之音,渐行渐远了。

  我还是喜欢春天晨曦间的风迎面拂柳,荡漾着千种风情,万种风流。五

  关于朋友,人人都有切身体悟。古有屈原、司马迁、苏东坡等等,数不清的文人墨客,有诉不尽对"友"的伤心悟道之言。

  古人说,"学文莫离道,取艺勿弃德".如今太平盛世,人们喜闻乐见的是美丽动听的故事。但在与人交往的过程中,暖暖贴心的情谊总是与切肤之痛同时存在这个世界。

  古人说,秋水淡中味,春风静后功。不是我的觉悟提高了,而是身边的世界越来越小了。年轻人,来日方长,前程似锦。与他们凑合一起,总会有年龄悬殊所落下来的尴尬的。曾经有过"忘年之交"的冲动,也做过尝试。终因许多不同,只好收兵。我们从童年到结束中年,生活条件艰苦,传统文化流淌在血液里。今天的中年男女,喜欢花天酒地的泡在一起,哥呀妹的。这与我的年龄、见识、思想是有很多的不同。

  但是,许多老年人,一旦离开了事业的平台,一脑跌落世俗的漩涡里,指东骂西,将自己曾经的幼稚、冲动忘得一干二净。只有极少数人,以琴棋书画怡情。

  所以,人越老越孤独。

  当然,或许是我见识短浅,不善于交朋结友。我想,人不可以没有朋友,既是朋友,所以诚,所以谅,彼此是对等的。



作品集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