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被我们记住的被讲述的日子
2022-10-24 网友提供 作者:贺志宏 点击:次
生命就是一次大流浪,人生在历史的长河中,不过短暂的一瞬,放眼苍茫时空,冥冥中幻想蹁跹。我们总会不由自主地想到祖先,想到血脉,想到根。生命之延续,就像一条藤,不断地有新芽绽放,不时有叶片凋零。藤,就是一条血脉,延伸在辽阔时空。 从1648年乌拉特部落的万里大跨度集体迁徙,到我的祖先在清嘉庆年间的个人迁徙,这种不为人知的历史秘密,就像与岁月的邂逅。 一次次的行走,一年年的岁月静静流逝,就这样一个隐秘在历史深处的古村落渐渐形成。今天,当我稳实地踩在这片土地上时,我感受到了岁月深处的荒凉气息,感受着近四百年的风云流散、生命的弱小、颤抖与犹疑以及人生的渺茫,感受着那些单纯、朴实、敦厚、卑微的先人们留给后人的精神财富。 在所有文化遗产中,古村落是最大的文化遗产。2012年,国家决定立项保护古村落。2014年在两会前后,国家就决定对第一批传统村落拨款,拨了一百亿。全世界传统村落没有像我们国家这样进行战略性保护的。我国确实是文化大国,我们国家有文化远见。***总书记多次提到乡愁问题,什么是乡愁?为什么提乡愁?他说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为什么要说记得住乡愁?因为乡愁是一种感情,是对故乡的眷恋、怀念。他这样说,是指传统村落承载着我们民族的精神需求,他强调传统村落的精神功能,传统村落最高的价值是它的精神价值。勤劳、质朴、恪守诚信、热爱家乡这是哈达玛尔人的精神价值,那些粗粝的细节,那些奋力生活的轨迹,那些单调重复里的爱、责任和坚韧,真实映照着一个个普通人的日常。 马尔克斯说:“生活不是我们活过的日子,而是我们记住的日子,被讲述的日子。” 我在序文中提到我真正把注意力集中到哈达玛尔是从2009年初开始的,面对大规模的开发建设、矿山开采、资源流失、耕地被占、环境污染、地下水污染、生存环境的恶化,我眼中的家乡正在改变,我看到乡亲们的无奈、无助和迷茫的眼神。我们的文化、道德和我们的生存状况为什么会变得如此?难道农民搬到楼上,或被迫进入城市,一切就都改变了吗?农民有了居住的地方,有了很好的工作,社会就更加文明、更加安全和更加公平了吗?形式的改变不能代表什么。否则,一切都仍然是换汤不换药。 一座有着近四百年历史的古村落,怎么就变成一个乱象丛生的迷失之地了呢?从那时开始,我下定决心要实施一个文化遗产抢救的计划。我深知只有思想才能穿破时空,穿破事物,直指本质。具体地说,这思想就是我这代有良心的文化人对我们文化命运的一个责任性的思考、思辨、认识、发现。我知道,有了这思想,然后才是行动上的承担。 如果过去和未来,传统与现代,都只作为“现在”的附庸和符号而利用(就像不断被拆掉的老城区、古建筑和不断再建的仿古建筑和仿古景点,崭新的“古代”,让人悲怆的滑稽),那么,我们的“当代”将被悬置在半空中,无法对抗并生成新的历史洪流。 我喜欢哈达玛尔在的感觉,我为能站在祖父以及列祖列宗的坟头思念他们而感到深刻的幸福,因为它使我感觉我生活在自己的大地上,是我自身,它是独一无二的,那里有属于我的、一直流淌着的河流、悬岩、宽谷、河柳。我手植的榆叶梅、丁香、香槐、朝鲜黄杨,每当春天来临,他们那玫瑰色、淡紫色、金黄色的束束小花,在父母的老院子里那渺远的清香。 “我那耸立在穆纳山脚下的故乡,它像是扑满一样保存着我们的回忆。” 然而,一切都将永远的失落。 人的一生,不在乎你都做了什么,主要在乎你都想了什么,反过来还有一句话,人生不在乎都想了什么,还在乎你都做了什么。在断断续续长达十二年之久的检视典籍,反复爬梳清洗那些残章断简,极力剥去时间沉积的外皮,还原出内心认可的“真实”图景。像粮食果物蒸馏成高度的酒液,像汪曾祺引托尔斯泰的名言“菌子已经没有了,但是菌子的气味留在空气里。”以史为基,以诗为翼,《哈达玛尔笔记》得以腾空翱翔。 在反反复复的田野调查中,给予我最大帮助的是我的亲人们,我感念他们的慷慨无私,是他们替我承担了本应由我承担的一切家庭琐事;特别是那些年父亲卧病在床,本已做过心脏手术重病缠身的母亲不仅承担着陪护伺候重任,还时常为我完成一些后勤保障任务;我的妻儿更是鞍前马后默默地支持我、辅助我;也特别感谢我的弟弟、妹妹、妹夫、侄女们的担当和作为;我感念进入耄耋之年的二爹贺恒、古稀之年的姑姑贺玉花老师为我讲述祖先们生生不息、勤勉劳作的故事和他们那代人所经历的苦难岁月;感念已接近耄耋之年的本家二叔贺禄老校长的不吝赐教,也感念村庄中我多次访问过的九十岁、八十多岁等年龄段的老人们,他们都为本书的成书付出过艰辛的努力;成书之后还有幸得到著名作家、《日记》杂志主编自牧先生的抬爱,得以成为该社2022年度重要的编印丛书。需要特别感谢的还有天津午阳印刷厂赵总给予的鼎力支持和热忱帮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