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枫轩 > 原创文学 > 散文随笔 > 心情随笔 >

难见古时辉煌的班姓、汲姓、主父姓(2)

  主父偃也是汉武帝时期一位风云人物,因为主父偃为加强中央集权体制提出了《推恩令》等计策,深得汉武帝器重,在一年时间内升官四次,破格任用,可见主父偃的政治本领非常高强。西汉时,诸侯国地域广大,独霸一方,且容易相互联合造反的形势,诸侯王势力大,曾经发生过“七国叛乱”,贾谊和晁错都建议过“削藩”。诸侯王的爵位继承制度,规定由嫡子继承,庶出的子孙没有继嗣的资格。针对这种情况,主父偃献出了《推恩令》。《推恩令》中认为,原来的分封制度,得到恩惠的人太少,皇恩普及仁义的面太窄,“诸侯骨肉子弟无尺地之封,仁孝之道就得不到播扬。”所以要“推恩”。《推恩令》提出:“令诸侯推私恩分封子弟为列侯。”这样,名义是上施德惠,实际上是将诸侯国的统治区域分解化小,以削弱诸侯王的势力。这一建议既迎合了武帝巩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需要,又能避免激起诸侯王武装反抗,因此立即为武帝所采纳。

  但主父偃这位政治明星干出了许多缺德非法的事,他官做到中大夫,炙手可热,很多大臣上门去巴结他,给他送钱送物,主父偃都一一照收,他的金钱达数千金之多。他想把自己的女儿送入齐王宫中为妃,但遭到拒绝,便憎恨齐王,发泄私愤,企图将齐王扳倒,上书武帝,言齐国富强,然齐王血缘不是皇帝的“嫡系”。武帝便派主父偃到齐国去当宰相,目的是监视齐王。到了齐国,他派人调查齐王和自己亲他姐姐的通奸的事,准备上书武帝,然后又故意将此案透露给齐王,齐王大恐,自杀身亡。齐王死后,赵王非常害怕,因为赵王得罪过主父偃,于是决定先下手为强,使人告发其接受诸侯贿赂和逼死齐王之罪。武帝下令逮捕主父偃。主父偃的确太有才能了,汉武帝并不想杀他,但时任御史大夫的公孙弘劝说汉武帝,说齐王的死主父偃是罪魁祸首,不杀主父偃收不了场,于是主父偃不仅自己被处死刑,整个家族都被诛杀了。主父偃死前有数千宾客,但他死后没有人来为他收尸,只有一个叫孔车的人埋葬他。

  从家族发展的脉络里,依稀可见,人的性格在人的发展、族群的发展中起着决定性作用。汲黯与主父偃这两个历史大名人有不少共同点,同为汉武帝的大臣,都是治理国家的大腕级人物,性格都非常极端,太强太刚。主父偃还有两最至命的弱点,一是贪财,二是喜欢整人,且整人不择手段,连齐王的弟姐恋情他也揭露,做得太毒,怎么不断子绝孙呢!不止是公孙弘要主父偃死,朝中大臣都因主父偃喜欢揭发人隐私都感到害怕,纷纷落井下石,墙倒众人推,主父偃不死,很多人都不得安宁。司马迁在史记中《史记》写到:“主父偃当路,诸公皆誉之,及名败身诛,士争言其恶。悲夫!”窃以为这不怪“诸公”,责任该主父偃自己承担,他的胸襟太不坦荡了,心地疾狭而称强,必不久长。主父家族从此一蹶不振,或许与主父偃的性格遭到灭族有关吧。

  汲黯的性格也太偏激,但他比主父偃清正,也不象主父偃那么使用狠毒的手段整人,所以得到善终,而且儿子也受到了封赏。很多历史事实表明,历史名人对本家族的影响很大。汲姓家族不怎么兴旺,是不是与汲黯孤傲的性格遗传有关呢?孤傲则不和众,不和众则生存难,生存难则逐渐枯萎。是不是这个原因,笔者不敢肯定。

  至于班姓后世不发达的原因,更不敢轻易下结论,将这个疑问留给读者去思考吧。



作品集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