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用青春赌北大
2022-09-16 网友提供 作者:余悦妍 点击:次
窗外秋风柔柔,送进一袭桂花的蜜香。我轻轻地翻开《我在北大当教授》这本书,聆听二十位教授讲述他们那曾经的青春、梦想、奋斗,和一往情深的北大情怀。
穿行在一行行的文字中,有时,我仿佛徜徉在美丽的莫名湖畔,看春天的桃杏花儿向阳而开,听绿草地上飘过朗朗的书声。 有时,我又似置身在北大教室里,与教授们促膝而谈,听他们忆人生经历、心路历程。谈治学经验、教育理念。抑或娓娓道来心中的北大情怀,或者意气风发地展望未来。 于是想起“教育”这个词。教育是立国之本,是摆脱愚昧的唯一途径。教育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民族发展的关键,也是民族的未来。那么,北大的教授们又是如何受教育,如何育人的呢? 他们有确信的力量。北大陈春花教授,亦是国家发展研究院BiMBA商学院院长。她说:“无论我身上有其他的什么头衔,其实我都很清楚的知道我的定位就是做研究。”她不断实践,去企业任职。真正印证了“实践出真知”。 因确实而坚持,这是北大教授踏实的作风、教风。 他们于信仰中自我安顿。丁宁教授在北大开《西方美学史》这门课受欢迎的程度,出乎他的预料。教室里五百人左右,济济一堂是常有的事儿。他提出:北大应该有个艺术博物馆。还提出:中国的博物馆,最大的缺憾就是没有国外艺术品的丰富收藏。 正像他所说:“艺术也许无用,但滋养心灵、提升境界。艺术从不讲道理,但会感动心灵,让人心甘情愿。”在信仰中安顿,坚持美的追求,让我们看到了北大教授厚重的美。 他们仰望星空,超越极限。北大物理学院天文系教授刘富坤,在瑞典的哥德堡大学和查尔姆斯做博士后,依然选择回到了中国。因为他觉得有点“小骄傲”:那就是中国人不比别人差,如果移民改变国籍,是对自己的一个否定。北大是民主兼容的,只要是积极向上的,就允许你跟大家不一样。这就是他特别喜欢的地方。 北大“敢为天下先”,而且希望自己是天下先、做天下先,这就是北大的一个气质! 他们专注当下,改变未来。北京大学关系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张海滨。他曾因好奇心决定了人生的方向。他研究曾受质疑的冷门:国际关系中的环境气候问题和国际组织。然而,现在从事这个却很热。他获得了不少研究资源和研究成果。很多人都赞扬他当初的选择很有远见。 敢于选冷门,不畏别人质疑,专注当下,终获成果。这,也是北大教授的一种气魄。 二十位教授及其他的教授们,他们都是在最好的青春年华里,与北大相遇。从热血青年开始奋斗,走过而立、不惑、天命等年。他们始终与北大同呼吸、共命运,被北大影响着,同时影响着北大。他们与领导、与莘莘学子们一起为北大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 这些值得钦佩的卓越学者,性格各异。有的张扬进取,有的低调温和。但,他们无一不是用青春赌北大,用坚守赌未来,用创新赌收获。他们和北大一起践行初心:知识能唤醒人,并赋能于人。 桂花蜜香又袭来。循着花香,我望着院子里的两棵丹桂树。绿叶间,簇簇嫣红的桂花在风中微微颌首。它们,不正像北大的教授们吗?用青春和生命的蜜香为民族为社会酿出教育的醇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