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宅门前路 旧貌换新颜
2022-08-13 网友提供 作者:张玉萍 点击:次
自打父母去世后,我就很少回老家了。今年清明节前夕,我们几个居住在外的姊弟商量着一起回老家祭奠一下父母,随后由小弟开车驶向了久违的故乡。 刚下公路,隔着车窗便看见,通往村子的砂石路已经变成了笔直的水泥马路,两旁嫩绿的柳枝在风中轻轻飘荡,宛如一位婀娜多姿的少女,甩动长发,翩翩起舞。进入村子后,一排排整齐的瓦房窗明几净,家家院墙都是用青砖垒成的,长短一致,上面贴着“尊老爱幼”“新农村新气象”“和谐文明”等主题的诗配画。整个村落干净整洁,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 祭奠完毕,我提议去老宅子看一看。按照惯例,小弟把车停放在离老宅还有一段距离的地方,步行前往。可是,让大家没想到的是,水泥马路一直延伸到老宅门口,而且两旁都安装了路灯。“早知道路修到了家门口,我们就开车来了!”几个弟弟异口同声地说。而我更是感慨万千,一幕幕从前的画面如波涛般涌入脑海…… 话还得从1968年说起,因为我家的茅草房破旧不堪,父亲便选中村子后面的地方,用黄泥和草建起三间土房,使我们有了一个栖身之所。由于仅此一家,所以进出没有现成的道路,加上我家地处河套,一年四季都没有好路可走,春天返浆,夏秋泥泞,冬季凹凸不平,出门别提有多难了!后来又相继搬来五六户人家,走的人多了,便形成了一条宽约两三米的道路,这才有了一条勉强可行的路。 1972年,我上学了,春冬还好对付,最怕的是夏秋,尤其是遇到连雨天,门口的路就会变成一条浑浊的河,有时水甚至没过了我的腰部。每当那时,都是父亲背着我趟过去。水浅的时候,我就把裤腿挽到大腿根处,自己趟过去。一脚下去,就会陷进淤泥里,费好大劲儿才能拔出来,随后另一只脚再陷进去……如此反复,仅仅几十米的路,要十几分钟才能过去。 1977年,生产队里有一匹马快要死了,父亲用半年的工分把它换回来,喂养了几个月,它竟奇迹般地活了下来,并且日见肥壮。父亲利用农闲时间,把它套在借来的车上,去后山拉了好几天沙子,垫在家门口的路上。下雨的时候,路上依然有水坑,但有沙子垫底,路况好了许多。 上世纪80年代初开始包产到户,人们的生产积极性大大提高,各家各户的生活条件也得到了很大的改善。于是,父亲开始组织大家维修道路。农闲时节,有车的出车,没车的出人,大家一起去后山拉沙土铺路。当时路况虽有好转,可到了农忙时分,道路返浆,依然有马车陷进泥浆里,人们只好把秸秆铺在道路上应急。那时候,常常会看到载着重物的马车陷在泥泞的道路里出不来,几家人就合力把它推出来。遇到雨天,有些路段我们这些小孩子只有爬上墙头才能走过去,个个练得身轻如燕。 到了上世纪90年代,人们的生活条件越来越好,我们几家人集资雇了两辆大卡车,买了些砂石铺路,只要不碰到连雨天,基本上可以正常出入了。但是雨天时有的路段还要踩着墙根处的坡路才能过去,一不留神脚下打滑,就会摔个嘴啃泥。 转眼进入21世纪,民富国强,由国家财政拨款,把村路都修成了砂石路,人们的出行方便多了。但是,由于我家居住的地方户数太少,所以门前的路仍旧维持原状。 2005年,由村里出钱、村民出力,把各家门前的道路用水泥和砂石修整一番,老家门前的路终于告别泥泞,出行彻底顺畅起来。 今年回家时,门前的路变化更大了,不仅平坦、整洁,两旁还安上了路灯,如果天堂里的爸妈知道了,该有多高兴呀!后来我听说,这些水泥路、柏油路都是国家出资修建的,基本上实行了村村通、户户通,没用村民花一分钱、出一分力。不仅如此,每个村还修建了文化广场,普及了互联网,一系列惠民措施让每一位农民从中受益。 看着老宅门前这条路,回忆起它几十年来的变迁,我的心里由衷地感到幸福,并为自己是一名新时期的农民而感到自豪。祝愿我们的祖国蒸蒸日上,更加繁荣富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