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枫轩 > 原创文学 > 散文随笔 > 心情随笔 >

三伏说吃

  “日盛三伏暑气熏,坐闲两厌是蝇蚊。纵逢战鼓云中起,箭射荷塘若洒金。”左河水的这首诗描写了大暑时节的天气物候景象。大暑节气正值“三伏天”里的“中伏”前后,是一年中最热的时期。大暑节气的民间饮食习俗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即吃热性食物“热补”;吃凉性食物“消暑”。

  俗话说:“冬补三九,夏补三伏。”家禽是大暑热补的佳品。如“喝上伏羊一碗汤,不用神医开药方”、“六月六,接姑娘,新麦馍馍羊肉汤”,说的是伏天喝“伏羊”的习俗。因为家禽肉的营养成分主要是蛋白质,其次是脂肪、微生物和矿物质等,相对于家畜肉而言,是低脂肪高蛋白的食物,其蛋白质也属于优质蛋白。民间有“香辣童子鸡,伏天最适宜”的民谣,童子鸡是指还不会打鸣,生长刚成熟但未配育过的小公鸡,体重达一斤至一斤半。童子鸡体内含有一定的生长激素,对处于生长发育期的孩子以及激素水平下降的中老年人都有很好的补益作用。民间还有“大暑老鸭胜补药”之说。鸭由于常年在水中生活,性偏凉,有滋五脏之阳、清虚劳之热、补血行水、滋阴养胃、利水消肿的功效。“宁吃天上飞一两,不食地上走半斤。”鸽肉不但营养丰富,且还有一定的保健功效,能防治多种疾病,有补肝壮肾、益气补血、清热解毒、生津止渴等功效,还能健脑补神,提高记忆力,特别适合脑力劳动者、神经衰弱者进补。

  民谚说:“六月大暑吃仙草,活如神仙不会老。”仙草,又名仙人草、凉粉草,属一年生草本宿根植物,生长在南方低矮的山岭中。《海内十洲记》载:“瀛洲在东海中,地方四千里,大抵是对会稽,去西岸七十万里。上生神芝仙草。”唐代著名志怪小说家、诗人段成式在《寄周繇求人参》一诗中说:“少赋令才犹强作,众医多识不能呼。九茎仙草真难得,五叶灵根许惠无。”清代医学家赵学敏编著的中医药学著作《本草纲目拾遗》也有记载:“仙人冻,一名凉粉草。出广中,茎叶秀丽,香犹藿檀,以汁和米粉食之止饥,山人种之连亩,当暑售之。”说明了仙草的形态、功能以及人工栽植的情况。仙草的药用价值很高:甘、淡、凉,含多糖,有消暑、清热、凉血、解毒功能。仙草通常作为一种解暑食品,将其植株晒干后可煎汁与米浆混合煮熟,冷却后即成黑色胶状物,质韧而软,以糖拌之可作暑天的解渴消暑食品。

  俗话说:“冬吃萝卜夏吃姜,不需医生开药方。”炎热时节吃姜有兴奋、排汗降温、提神等作用,可缓解疲劳、乏力、厌食、失眠、腹胀、腹痛等症状,生姜还有健胃增进食欲的作用。“饭不香,吃生姜”,做菜时放上一点姜,能够改善食欲,增加饭量。特别是在三伏天内,细菌异常活跃,容易污染食物,生姜有杀灭口腔致病菌和肠道致病菌的作用。夏季人们贪凉很容易受风寒,引起伤风感冒,及时喝点姜糖水,将有助于驱逐体内风寒。“家备小姜,小病不慌”、“夏季常吃姜,益寿保安康”等诸多民谚都反映了生姜的保健功效,民间有“生姜治百病”的说法。但是,吃姜要讲究方法。古人云:“早上吃姜,胜过吃参汤;晚上吃姜,等于吃砒霜。”早上吃一点姜,对健康有利。但晚上吃,因为姜本来属热,会让人上火,劳命伤身,所以不宜吃。



    作品集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