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步的姿势
2022-08-01 网友提供 作者:冯积岐 点击:次
我每天去大明宫散步,日复一日,月复一月,年复一年,不知不觉间,走出了一个固定的线路:出了小区西门,朝南走,从大明宫西北方向的凌霄门进去,走过凌霄门街,向南走三四百米,向左拐,一直朝东,经过三清殿门前,走上紫薇路;然后,拐向北边,穿过玄武门大街,出了玄武门,从重玄路回到小区。当然,散步是悠闲的,供我选择的线路有好多条。可是,人的习惯是可怕的,我已经习惯了这条线路。我从不走回头路,既然是从凌霄门进去的,就不再返回去。
只有在散步的时候,我才能完全松弛下来,什么也不想。我的步子很小,速度慢,走走,看看;看看,走走,目光想搭在哪里,就搭在哪里,眼睛想贪婪,就放肆地贪婪,想丢弃就无情地丢弃。也许,这就叫率性吧。 然而,时间久了,这种率性的散步必然袒露出了无聊的端底。不知从哪一天起,我开始有意无意地观察人们散步的姿势。我发觉,每个散步的人都有属于自己的姿势,都有各自的步伐,都有不同的表情。 对面走来的一个老头子,高个子,大身坯,头发几乎全白了,满脸风霜,他的年龄至少七十了吧。这种年龄的老人,本该稳步闲走,可是他却走得很急,步子大,身子扑向前,臀部微拱,他好像急匆匆地要去追赶什么。他之所以走得如此匆忙,也许,是用脚步丈量人生,是想知道留下的路还有多长?相反,走在他身后的一个小青年,步履踌躇,神情忧郁,他迈动的步子之间,似乎不是空间,而是似乎停止的时间,时间仿佛滞留在他的步履之间——他仿佛生怕一脚踩进泥淖,而不能自拔,因此是小心翼翼的样子。失恋了?失业了?抑或是遭遇了什么厄运?他从我的身边经过时,我不由得扫了一眼:年轻人二十七八岁,白净,瘦削,乌黑的眉毛紧锁着。我真想给这个书生模样的年轻人说一句:孩子,你的路还很长很长,放开步子向前走,不必沮丧,宽畅的路是走出来的。 举目看看如今的大明宫,遥想当年,这里莺歌燕舞,金碧辉煌,五彩缤纷,一千多年后,留下了什么呢?一个王朝尚且如此,何况一个人呢!一个人在世仅仅几十年,谁的人生之路都不会几十年坦荡如砥。太顺畅好走的路,最容易绊人了;因为你总一帆风顺习惯了,所以一点点小风小浪,也会翻船——越是这个时候,越要振作起来,有了几次这样的历练,你的脚步就会从容许多了。 从男孩子旁边走过去的女孩是男孩的一面镜子。她的步子轻盈,她仿佛在舞蹈,踏着音乐节奏;随着脚步的走动,她满头乌黑的披肩发自然地摆动着——如同敲动的电脑键盘,在她的人生屏幕上留下了心情舒畅的文字。突然,女孩站定了,朝后边两个同伴招手,示意她们走快点。我注视着女孩:她有一张鸭蛋脸,下巴抛弃了某些人故意整出的锥子状,圆而不尖,一双眸子,晶亮晶亮的,只是嘴唇太薄了,使五官之美,有了一点瑕疵——正因这一点瑕疵,让她的美显得真实而亲切。 既然是散步,姿势各异,才是常态。有的人,两条膀子甩得很开,幅度很大,如军人操练,看起来,刚劲有力;有的人,双手插在口袋里,摇摇晃晃,左顾右盼,一副没心没肺的样子;有的人,仰着头,目不斜视,正儿八经的,仿佛面对领导的视察。那些低头注视路面的人,畏畏缩缩的,生怕一片树叶落下来砸了头。 这时,一个中年人引起了我的注意。他的右臂紧紧贴在身体上,好像焊上去一样,一动不动,而其左臂却甩得很开,那夸张的样子,仿佛要用左手在空气中抓取什么,却没有抓到。他的两条手臂做出的不同姿势,隔远了看,好像两个人在走路。 最令我惊讶的是一个倒行的中年人。他一进凌霄门就倒退着走。他走得很快,仿佛脊背上长着第三只眼,他半眼也不向后看,放心而大胆地向后走,比前行者更自信更矫健,他根本不担心撞在树上,掉进河里,或者碰到别人。也许,他把身后的任何障碍都视为不存在。我在建国路居住时,去护城河公园散步,也见过一个倒行的老者。他的肩膀上横扛着一根木棍,两条手臂搭在木棍上,倒行时很自如。我真不知道,老人为什么倒行,为什么还要扛着木棍。听旁边的人说,倒行可以治什么病。究竟能否治病,我不知道,也无心细究,只是觉得好奇罢了。我在大明宫碰见的这个倒行者比那个老者更潇洒,更胆大,所以,我才惊讶。当然,既然是散步,能前行,就能倒行,这不过是另一种姿势而已。 一个反剪双手、慢悠悠向前走的散步者,将我的思绪引向了故乡。在故乡的田间土路上,我常常看见那些反剪双手行走的农民。尤其是在小麦即将成熟的初夏,农民们反剪着双手,行走在地头,笑眯眯地看着即将收割的麦子,心里舒坦得很。在故乡,反剪双手的行走姿态,是一种心情轻松的写照。于是,我也反剪了双手,行走在大明宫,让好心情释放在昔日唐王朝的皇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