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地凯歌(3)
2022-07-15 网友提供 作者:喜闻乐见 点击:次
但他不灰心,用禾蔸培植再生稻,终于抽穗了,第一代不育株率达到了50%。再生稻上结的这9粒谷子,虽然看上去气色不好,饱满度不够,在外行人手里也许当成劣种淘汰,但它寄托着科学工作者的希望。 为了加速回交世代,尽快攻破保持系,周坤炉提出到海南岛繁殖。一天,他把自己的想法兴冲冲地向单位一位负责人作了汇报,那位同志却冷冰冰地说:“杂交水稻不搞了”。 周坤炉一怔,有些激动,他马上据理力争。“杂交水稻是省委指示要搞的,省农业局下达的任务,我已经研究几年,国家也花了很多钱,野败材料就这么随便丢了?要丢,你签个字,把国家拨的科研经费退回去。” 这位负责同志不言语了。就在人们纷纷赶着回家过年的前夕,周坤炉却做着远赴海南的一切准备,他把那少量的宝贝种子泡在热水瓶里浸好,让它吸足水份,然后用布包好贴胸放着,用体温来促使种子萌芽。 161次列车冒着凛冽的风雪向南开去。周坤炉也随着车轮的滚动,风雨兼程追逐梦想。他坐在车厢靠窗的座位上,凝眸窗外,沿途萧瑟的风景、裸露的田野勾起他的沉思,一只手不自觉地按到胸口上。车厢内,拖儿带女的旅客,挤满了坐位和过道。行礼架上堆满了大小箱包,连座位底下也塞满了东西。拥挤不堪的车厢连上个厕所也很是费力。 夜深了,旅途的劳累令人疲惫,邻座的旅客已进入梦乡。周坤炉却一点睡意也没有。心思全放在胸口裹着布包的水稻种子上,仿佛象抱着一个世代单传、可传宗接代的男婴,裹得太紧,怕压了它,太松了怕凉了它。 列车载着熟睡的旅客,穿越湖南,过桂林,闯柳洲,已经快到宾阳黎塘了。但周坤炉嫌它走得太慢。天刚微亮,他怀着异样的心情,小心地打开布包,呈现在眼前的是一粒粒稻谷露出了雪白的嫩芽。这给了他极大的兴慰和鼓舞。连日的奔波,旅途熬夜的劳累,此刻烟消云散。对!赶快收拾行礼,作好准备改乘到湛江的火车,然后乘汽车过海到海口去三亚。尽快把发芽的种子下田播种,让这些小宝贝们长大成人,生儿育女,散布到祖国的大江南北,天涯海角,开花结果,让杂交水稻之花绽放五洲! “威优”问世 在地处祖国南端的海南岛,屹立在万倾碧波中,以五指山脉鹦哥岭为隆起的核心,向外逐级下降,构成山地、丘陵、台地、平原地貌,中间高耸,拱卫着祖国南大门。它像一颗明珠,镶嵌在一片深蓝色的屏幕上,光彩夺目。 海南岛地处热带北缘,属热带季风气候,素有“天然大温室”的美称。这里长夏无冬,年平均气温摄氏22—27度,最冷一月份也达到17—24度。年光照为1750—2650小时,光照率为50—60%,光温充足,光合潜力高。气候温和,花草树木作物四季长青。吸引了不少农业科技工作者投入她的怀抱,研究、探讨。 由安江农校、湖南农科院、湖南省贺家山原种场、湖南农学院、湖南师范学院生物系等五个单位组成的省水稻雄性不育协作组。居住在荔枝沟师部农场。三月中旬,在湖南人们还没脱下冬装,在这里已是骄阳似火,蝉声齐鸣。 周坤炉播下的科研材料,已经抽穗扬花。眼下正是人工授粉测交紧张时刻,他每天都泡在试验田里,头顶火热的太阳,脚踩滚烫的热水,身子倚在由一根木棍、一块木板用钉子钉成的丁字架上。用镊子将父本的花粉,小心翼翼地夹出来,放在野生稻(其花粉已经败育、本身没有繁殖能力)的柱头上,然后套上纸袋。 经过人工授粉,来测定各个品种对保持母本雄性不育性能的遗传、传递能力。 进而把“野败”的不育性能转育到水稻栽培品种上,培育出雄性不育系及其同型保持系。 为了提高测交效率,抢时间做到争分夺秒。周坤炉尽量多做杂交,他给自己规定了每天完成至少杂交300朵花以上的任务,饮食从一天三餐改为两餐,每天上午八点水稻开花就下田,一直到下午两点水稻收花闭颖结束,一连六个小时泡在稻田里,脚上蚂蝗叮咬,满身汗水如注。那件被泥浆染黄了的白汗衫,粘在他那古铜色的背脊上。犹如一蹲泥塑,演绎生命活力! 著名科学家爱迪生有句名言:“天才是2%的灵感,98%的汗水。”周坤炉从事杂交水稻研究,付出了多少汗水?连他自己也说不清。他只记得,每年秋收后到广西播种,冬季渡海催芽,连续苦干了二十五个生长季节,先后用了1036个亲本材料,测配了三千多个杂交组合。十年来,经他亲手杂交的稻花达20多万朵。一朵朵稻花,浇灌了周坤炉多少汗水无人能知。完成这么大的工作量,需要多么坚强的毅力和韧劲。 功夫不负有心人。1973年袁隆平培育出二九南一号不育系的同时,周坤炉培育出71—72不育系。成为了我国最早育成水稻不育系的两名专家之一。 在大量的测交材料中,周坤炉敏锐的眼睛注意到了一个水稻品种——V20,他马上找到安微省广德县农科所农技员吴让祥,要了V20材料。这个材料具有十分优良的性状。如:柱头外露,容易接受外来花粉,结实率高,配合力强(即容易恢复),优势明显。 但如何把野败的不育性能转育到V20这个常规品种上来,从而培育出V20不育系(即威型不育系)?他选用“野败×6044”这个组合的不育株,与V20杂交,再选杂交后代中的不育株与V20回交。随着回交世代的增加,不育株率逐渐提高。 1975年,回交到第四代,不育株率稳定在100%,威型不育系及其同型保持系终于培育成功了。 水稻不育系的培育成功,大大鼓舞了周坤炉的斗志。正当他的事业暂露头角,研究才华日益显露、大有作为时,组织上看他表现好,决定安排他到河南省某大学进一步升造。这本是求之不得的好事,他却犯愁了;他太想读大学。可他手中的材料,他的研究构想,研究思路,单位还没人接手。材料丢了会前功尽弃,让更多人有饱饭吃的理想会化为泡影。 他经过反复思考,断然作出决定,还是留下来,继续在攻克杂交水稻领域这块绿色高地上研究探索。遗憾的是他的文凭只有“中等”的,再也“高等”不了!多年后,事实也证明他的选择是正确的。 随后,他一头扎进杂交水稻研究世界,不间歇地向恢复系进攻。 当时科学家们把注意力放在与野败生态条件相近、同处低纬度的菲律宾“国际稻”上,周坤炉也在向这方面努力,测出了国际稻IR24,湖南省水稻所黎垣庆测出了国际稻IR26,广西省农科院张先程在同年秋也测出了国际稻IR26、国际稻IR661等恢复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