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枫轩 > 原创文学 > 散文随笔 > 心情随笔 >

蒙城好人

     经过近三个小时的旅途奔波,于傍晚时分抵达了庄子故里蒙城。此次蒙城之行,一方面是为当地的书法爱好者做一期专题书法讲座,另一方面是藉此机会,看望我阔别四十年的中学老师刘坤峰先生。

     上世纪70年代后期,刘坤峰老师执教于我就读的凤台县关店中学,曾带过我一个学期的数学课。刘老师业务精湛,为人和善,讲课深入浅出、通俗易懂,给我留下了难忘的印象。可惜时间不长,我就转学走了。同年,刘老师也由关店中学调回了他的家乡。随后几十年,人海茫茫,杳无音信,中间我曾多次打听他的消息,均未能取得联系,不觉怅然。

     去年5月间,“蒙城县首届庄子文化书画作品晋省展”在合肥举行。在活动现场,遇见蒙城县硬笔书协主席康建勋先生,他神情激动地告诉我:“你要找的老师,帮你找到了,啥时候到蒙城一聚?”听到这个消息,我兴奋不已。从那以后,心里就一直盘算着啥时候能去蒙城呢。

     今年2月底,我收到了蒙城县硬笔书协发来的邀请函,心想这下可以两全其美,教学、拜师两不误。

     3月2日上午,在县硬笔书协朋友的陪同下,沿着307省道西出县城二十多公里到达岳坊镇,然后车子拐了几个弯,来到了一个不足十户人家的小村庄,在一幢三层小楼前停了下来。见有人来,刘老师面带笑容从屋内迎了出来,一袭黑色衣服显得格外精神,身板依然硬朗,虽已74岁,但看上去比实际年龄小了许多。我赶忙跑上前去握住老师的手,激动不已。毕竟多年不见,我担心老师还能否记得他眼前的这位学生,试探性地问了他一下,谁知他竟脱口而出:“咋不记得?你不就是那个泡桐树根吗?”一句话使在场的人忍俊不禁,原本心中的那份疏离感顿时消散,气氛也随之轻松了起来。刘老师把我们让进了屋里,喝茶聊天,我随即把早已准备好的“春风化雨”书法作品郑重地赠给刘老师,以表达对老师的敬意。刘老师满心欢喜,边看边说:“真没想到你的字写得这么好,这是我当老师的光荣!”话语回到从前,刘老师给我的印象是教学严谨,充满热情,注重启发,循循善诱,但也不乏严厉,批评起学生来不讲情面。因为贪玩厌学,我曾遭到过他的批评斥责,可是当我说出这一细节时,刘老师倒是不紧不慢地说:“没有吧?我哪敢批评你,你爸那时可是公社干部呀。”看来刘老师对我的了解还不仅仅停留在知道我的名字上,对我的家庭背景也了解一二。我那时随父亲住在公社大院,属于“社直机关”的小孩。加之当时学生较少,每个年级只有一个班,我又在文体方面有点特长,因此受到的关注度自然就高一些,刘老师之所以还能记起我,可能与此不无关系吧。

     刘老师就读于安徽师范大学数学系,毕业后分配到凤台县大西北的马店中学任教。据他自己介绍,由于当时学校教师匮乏,他不仅教数学,物理、化学也一肩挑。同时,他还酷爱音乐,吹拉弹唱样样精通,是一位名副其实的复合型人才。由于离老家蒙城较远,交通不便,虽多次申请调动,但作为一名大学的高材生,凤台这边哪里舍得放行。为了挽留人才,县里只答应让他挑一所离蒙城较近的学校,算是对他的照顾。无奈之下,刘老师选择了凤台最北端的关店中学,这才有了我们的师生缘。

     刘老师在关店中学工作三年后,终于如愿以偿地回到了他的家乡,先后辗转于蒙城的两所中学任教。55岁那年因患白内障,不得不提前退休。一年后,病情好转,他听说附近农村小学普遍没有音乐教师,便主动请缨义务教起了音乐课。这一教就是十多年,并且分文不取!为此,他被评为“蒙城好人”,事迹被中央和省市媒体报道过。由于年事已高,前几年刘老师恋恋不舍地离开了他心爱的讲坛,回到乡下和老伴一起安度晚年。

     在交谈中我发现,刘老师不仅乐观豁达,也很知足,茶余饭后吹吹口琴、笛子,自娱自乐,日子过得充实而惬意。但最让他不能割舍的,仍然是教育,他对教育的关心和热爱,并没有随着岁月的流逝而消减,反而更加执着和一往情深。

     美好的相聚总是短暂的。分别之际,我郑重承诺:下次来蒙城,我再来看您。



    作品集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