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光要深沉
2022-06-28 网友提供 作者:刘孙恒 点击:次
读完一代美学大师朱光潜先生的《给青年的十二封信》,顿时生出两种矛盾的情感:感觉不幸,在于自己应该早看这本书,若是在中学阶段便与该书相逢,透过朱老那充满美感的文字,感受那深刻而独到的道理,或许自己的人生会从中得到更多的助益;感觉幸运,庆幸自己终归没有错过它,且还正值青年。 十二封信,谈读书,谈动,谈静,谈中学生与社会运动,谈十字街头,谈多元宇宙,谈升学与选课,谈作文,谈情与理,谈摆脱,谈在卢佛尔宫所得的一个感想,谈人生与我。与青年相关的一些重要的人生课题,朱老可以说都谈到了。虽然这些文字是写给上个世纪的青年人读的,但今天读来,依旧让人受益匪浅。 十二封信,谈的虽是十二个不同的主题,其中却又有共同之处。于青少年而言,现阶段人生中的酸甜苦辣基本上都来自于读书、学习、爱情、家庭等一些方面,而朱老给出的答案,只要细细咀嚼,足够让人从中得到启发。例如,在《谈多元宇宙》一文中,朱老认为,在“恋爱的宇宙”里,只问某人之爱某人是否真纯,不能问某人之爱某人是否应该。 不同的年龄段,不一样的时间,不一样的心境,会有不同的读后感。就拿我自己来说,印象最深的是《谈静》和《谈情与理》这两封信。当朱老在《谈静》一文中说道:“能处处领略到趣味的人决不至于岑寂,也决不至于烦闷。”“万物静观皆自得,四时佳兴与人同。”不由得让我想起在带孩子的时候,她看到路边的小狗、树上的小鸟、天上的飞机等景物都会感到欢喜,可不知从何时起,自己对这生活的细节却已麻木,好像它们根本不存在一样,缘何如此?值得深思。 《谈情与理》一文中提及的孝让人耳目一新。朱老认为,百善之首的“孝”,若单论“理”的话,很容易陷入王充、孔融、胡适之流的“父母于子无恩”论。但关键在于,孝不是一种报酬,不是一种义务,礼至且情至,才是孝的全部内涵。不然,有礼无情,孝便会变成一种虚文,就像胡适先生所说,“无论怎样不孝的人,一穿上麻衣,戴上高梁冠,拿着哭丧棒,人家就赞他做‘孝子’了”。 此外,作为长者,朱老把自己的心得体会、人生经验,用诚挚的态度、优美又平实近人的文字写给年轻人看,自然会包含一些期待——“就是劝青年眼光要深沉,要从根本上做功夫,要顾到自己,勿随了世俗图近利。”彼时,朱老说人们“都太贪容易,太浮浅粗疏,太不能深入,太不能耐苦”,其实也适用于今天,眼光要深沉,仍然是这个时代的主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