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枫轩 > 原创文学 > 散文随笔 > 心情随笔 >

堂哥的出国梦

  上世纪90年代初,本家的一位堂哥去日本留学后,不回来了。这件事在我的老家——皖南一个贫困县的小乡村,炸开了锅。要知道,堂哥在我们那儿是神一般的存在——从小学习成绩优异,考上名牌医科大学,毕业后留在北京大医院当医生。那时的我刚上初中,堂哥大我十来岁,他是我们一帮小屁孩的偶像,是长辈们教育孩子的标杆,也是乡亲们人人羡慕的对象。消息传来,大家都跑到堂哥家的院子里,追着他的父母问长问短,“北京的大医院多好呀,为什么跑到日本去,是不是犯错误了,老婆孩子怎么办哪?”只记得老实的伯父讷讷地说,“我也不懂,他说那边啥都好,那里当农民的都有钱,种田都是机械化,撒农药用飞机……”一席话,让大家惊愕不已。那时虽然已经改革开放十余年,我的父辈们种田依然是面朝黄土背朝天、肩挑背扛使苦力,也有精明一点的跑出去做点小买卖,但伯父的话远远超出了他们的想象。记得那天以后父亲还曾语重心长地对我说,“要像小杰(堂哥的小名)学习,以后也出国去。”“人家外国种田怎样怎样……”也成了乡亲们田间地头、茶余饭后谈论的热点。

  然而,在那通讯不发达的年代,一连好几年堂哥音信全无。就连伯父病危离世,他也未能回来。犹记得伯父病危时儿子不在跟前的怅然和乡亲们背地里的怨言,“养儿防老,再有出息,离远了也没用!”又过了几年,堂哥回了一趟老家,听说要接留在北京的老婆孩子一起出国定居。记得老人们见了他长吁短叹,怎么又黑又瘦的,外国的钱也不好挣啊!再后来又听说,他一家人辗转去了美国,他也不做医生改行当老师了。大家说起来唏嘘一回。上世纪90年代末我考上大学,那时出国仍是精英和有钱人的专属,对资质平庸又家境贫寒的我来说,出国是想都不敢想的事,父母知道堂哥的不易后,也不再提及。进入社会后,我才慢慢明白,那时的中国与发达国家相比有着很大的差距。“外国的月亮是圆的”,是当时很多人共同的认知,多少人为了圆梦如堂哥一般舍家弃业、心力交瘁,而有的人费劲周折,最终也是难圆出国梦。

  近30年过去了,如今出国虽然不像有些人在朋友圈里说的“是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但也不再是什么稀罕事。几年前,合肥的小表弟大学毕业,要出国深造。80多岁的老外婆知道后,赶紧从老家过来劝阻,讲起堂哥的事还流着眼泪说,“看小杰跑那么远,有什么好的,回来一趟多难。”家人都劝道,他那是什么年代了,现在坐飞机很方便,想见面天天都能视频聊天;再说,只是去上学历练一番,学完了就回来。现在国内发展得这么好,很多外国人都想到中国来发展呢。确实,表弟在国外拿到硕士学位就回国了,在一家国企供职。同事、朋友中出国旅游、小孩留学,也日益普遍,只是与堂哥当年的对月仰视、竭力逐梦不同,现在国人多以平视、淡然待之,因为如今外国的月亮并不比中国的圆。

  如今,我的老家也已经大变样。在国家精准扶贫政策的支持下,原来远近闻名的贫困县,前两年就已脱贫摘帽,去年还改县设市。农村几乎家家户户都住着小洋楼,笔直的乡村公路,也通到家门口。就连没有劳动能力的低保户,在国家政策的帮扶下,都盖起带院的平房。不少人家都有轿车,条件好点的还在城里买了房子。乡亲们早已不再靠几亩薄田度日,年轻人大多外出务工,或者做起买卖。精干的堂弟还办起了养殖合作社,发家致富。农村土地流转后,农业生产实现规模化、机械化。老母亲的几亩地转包出去后,每年多几千块钱的收入,让她高兴不已。去年春节回家,看到横亘田野的施工场地,听说是要通高铁,站台就设在我们村里。在老家的亲戚们,都在算计着要开农家乐、搞旅游……

  多少年不曾有堂哥的消息,相信他虽在他乡也早已感受到祖国翻天覆地的变化,也会为之欣喜和自豪。其实,我们每个人的命运都同国家发展紧密相连,无论是堂哥当年的出国热,还是近年来的归国潮,都是国家发展洪流下的个人抉择,也都无可非议。唯愿祖国母亲永远繁荣昌盛。



    作品集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