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的奋发
2022-06-06 网友提供 作者:王建章 点击:次
1964年春,我上小学五年级,父母和兄弟姐妹全搬到大同矿务局机关所在地新平旺,只留下我和奶奶仍住在三矿的旧房。奶奶不识字,对我的学习不闻不问。小时候我“木”得很,懵懵懂懂的,学习成绩平平。当年我家仅父亲上班,每月工资81元,要养活10口人,困难程度可想而知。 那年暑假期间我来到新平旺父母家,父亲和我讲述了他在河北老家童年的经历:父亲10岁时我的爷爷因病去世,父亲之下还有三个妹妹。靠租种地主的地生活,食不裹腹、衣不遮体。一天中午父亲干完农活回家,饿得两眼发黑双腿发软,不到两里的路竟用了两个多钟头。父亲为了改变命运发愤自学,把芦苇杆削尖当笔,刮下锅底灰当墨,把学到的字在桌面上写了擦,擦了写。1950年父亲迁来大同,1952年到大同矿务局当了工人。因有一定的文化基础,1954年春被单位选送到省干部学校学习,后来转了干。父亲最后说:“小时候,我那么艰难还要学习文化,你现在的条件比我当年强多了,学校还给你免了学费,你要下番功夫,争取考上矿一中,才有希望上大学,将来就会有出息,别人自然看得起,对国家也有贡献。” 父亲的一席话似醍醐灌顶,使我幡然醒悟:知识改变命运,再不能得过且过,我要奋起直追,像父亲那样刻苦学习,奋发图强,实现自己的梦想——考上矿一中。将来当个科学家或者工程师,利国又利己。六年级的时候我开始主动积极用心地学习,把课堂上老师讲的内容全部消化吸收,数学难题一道道攻克,消灭所有的“拦路虎”。精雕细琢写好每一篇作文,我的作文曾被老师当作范文念给同学。天道酬勤,后来我的成绩在班上名列前茅,老师指定我担任了学习委员。1965年仲夏,我参加了升学考试,迈进考场胸有成竹,走出教室轻松自如。几天后我和奶奶搬了家,三矿的小家与父母的大家合二而一。 一个多月后的一天,我来到班长家取录取通知书,只有他母亲一人在。我说明了来意,满心欢喜地等待着激动人心时刻的到来,她笑吟吟地说了些无关紧要的话,边说边向墙角的红木柜走去,渐渐收敛了笑容,说:“你没考上矿一中。”此话如五雷轰顶,顿时我呆若木鸡!见把我吓成这样,她急忙打开柜子,取出了我那渴望已久、望眼欲穿的大同矿务局一中录取通知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