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调做人是一种智者风范(4)
时间:2022-06-02 作者:关丽莹 点击:次
在现实生活中存在着这样一种自视颇高的人,他们锐气旺盛、锋芒毕露,处世不留余地,咄咄逼人。他们虽然也有充沛的精力、很高的热情,也有一定的才能,但这种人却往往在人生旅途上屡遭挫折。这其中的重要原因就是过于天真,没有把握好隐忍与奋发的关系。? 有一位分配到某单位的大学生,从下车间开始,就对单位这也看不惯,那也看不顺。未到一个月,他给单位领导上了洋洋万言意见书,上至单位领导的工作作风与方法,下至单位职工的福利,都一一综列了现在的问题与弊端,提出了周详的改进意见。由此,他被单位的某些掌握实权的领导视为狂妄、骄傲乃至精神病,不仅没有采纳他的意见,而且借别的理由将他退回学校再作分配。? 这个大学生作为锋芒毕露者的典型,在新的人际关系圈子中未能处理好包括上下级关系在内的各种关系,加上又不注意讲究策略与方式,结果不仅妨碍了个人才能的发挥,还招来了嫉妒和排斥。? 因此,在现实中,做人必须讲究隐忍的策略与艺术。锋芒毕露者,他们往往不会因锋芒毕露而走向成功,却反而容易因此遭受挫折,甚至一蹶不振。所以,为人处世既要能隐忍,又要能够瞅准时机奋发。? 不要贬损他人? 贬损他人以抬高自己是愚蠢的行为,是不会做人的表现。在贬损他人的同时,也是在伤害对方的自尊心。有这种癖好的人,在抬高自己、贬损他人时,根本没有意识到对方的感受与对你的看法,只顾自己享受虚荣心满足后的喜悦,殊不知,摒弃、孤立早已为你挖好了陷阱。? 有这么一句神奇的妙语,它可以阻止人们辩论,消除他人产生的恶感,并给他人留下一个良好的印象,还能使对方注意聆听。那么,你是否急切想知道这一神奇妙语是什么呢?? 这句话就是:“我一点不怪你有这种感觉,如果我是你,也会与你的感觉一样。”? 而事实上,有些人恰好与此相反,对于别人强过自己心理极不平衡,于是通过贬损别人,说明别人并不强于自己,从而在心理上得到一种阿Q式的平衡。? 李先生自我感觉良好,然而在单位人缘并不好。,因此他经常抱怨世态炎凉,责怪同事寡情。真的的世态炎凉、同事寡情吗?非也!原来是李先生自命不凡,每逢单位开会,年终考评,他都喋喋不休地贬损他人,以显示自己“崇高的思想”、“卓越的才能”、“非凡的业绩”。因此,同事们都觉得李先生太过分了,太不像话了。于是大家都不买他的账,他陷入了孤家寡人的境地。显然,李先生人缘不好,其原因在于贬低他人,抬高自己。现实生活中,像李先生这种人为数并不少。? 为什么有些人会不择手段地贬损他人、抬高自己呢?其原因显然是出于一种站在自己的利益上考虑的心理。? 有些人为了充分地显示自己的高明和非凡的价值,因此往往喜欢找参照物,自以为通过贬损他人,自己的高明和非凡的价值就能充分地表现出来了。? 贬损他人、抬高自己的虚荣心理是建立在个人主义的基础之上的。因此这种思想如果长期发展下去,就会导致个人主义恶性膨胀,形成一种唯我独尊的心理状态,因而在单位无疑就会自以为老子天下第一,进而要求别人无条件地服从自己、尊重自己。别人一旦不服从自己、不尊重自己,就会产生一种严重的失落感。然而这种人的行为是绝不会得到别人的尊重的,只会越来越激起别人对他的反感。这种高期望与实际的反差不可避免地导致这种人的自我消沉。? 做人不要恃才傲物? 一个人有了一定的才气,自然身价倍增。但这并不是骄傲的资本,更不能因此而自恃清高,或不把别人放在眼里。低调不是一句口号,要切切实实地保持行为上的低调,就应明白为人不可恃才傲物的道理。要知道,任何人都有被瞧得起和被尊重的需求,否则,恃才傲物、目中无人,到头来可能因此而得罪了他人,断了自己的后路。? 嵇康是魏晋风流名士竹林七贤的突出代表,也是魏晋之际著名的思想家、文学家和音乐家。他喜好老庄,卓然不群,傲骨铮铮,愤世嫉俗。正是这种与世人格格不入的个性决定了他一生悲剧性的结局。? 钟会是魏国大臣钟繇的儿子,司马氏新贵刚一得势,他立即伏首依附,成为司马集团的重要人物。他对玄学颇为爱好。有一天,他带众宾客衣冠锦绣、乘骏马特地去拜访嵇康。嵇康精于锻铁,在宅内的大柳树下挥臂扬锤干得正欢,盛夏酷暑,汗流浃背,却显神情怡然。竹林七贤之一的向秀在一旁鼓风。钟会一行人浩荡而来,嵇康非但不辍工相迎,连他们到后站立身边时也毫不理会,视若无睹,仍兀自叮当不止,仿佛锻铁真是件其乐无穷、令人不忍罢手的大事。? 钟会久闻嵇康的怪异言行,又是专程前来讨教,初也不以为忤,与众宾客垂手默立一旁,静静等候。谁知一等就是一个时辰,而嵇康仍挥锤如初,丝毫无停歇之意。钟会心想,能让我这么耐心等一个时辰的,世上恐怕别无二人了,嵇康你也太张狂了。心下怏怏不乐,正欲打道回府,不料一直不曾言语的嵇康在这时竟开口说道:“何所闻而来?何所见而去?”这话不说倒也罢了,钟会一听恨从心底起:你小子当着这么多宾客的面给我冷脸我也就忍了,你非但无丝毫歉疚,竟还敢出言讥讽揶揄我!钟会强压怒火,硬邦邦扔下了句“有所闻而来,有所见而去”,拔马就走。嵇康过后并未将此事放在心上,而钟会却一直耿耿于怀,伺机报复。后来吕巽、吕安兄弟的纠纷终于让其遂了心愿。? 吕巽和吕安都是嵇康的好朋友。有一天,一直垂涎于吕安妻徐氏美貌的吕巽,趁吕安外出之时,竟灌醉了弟妇将其奸污。事情败露,吕安非常愤怒,意欲与丧尽人伦的兄长对簿公堂。作为两兄弟好友的嵇康自然不愿见到二人不可收拾的结局,竭力从中和解,暂且平息了干戈。岂料事隔不久,吕巽竟然恶人先告状,诬说吕安不孝,虐待老母,并诽谤中伤吕安。由于吕巽是钟会的红人,吕安有口难辩,竟身陷囹圄,被判处发配边地。吕安激愤难抑,上诉申冤,言辞中提及嵇康。嵇康向来耿介,仗义忘危,挺身陈述事情的来龙去脉,因此也牵连入狱。曾被嵇康冷落戏弄的钟会大喜过望,欲就此置之死地而后快。他在司马昭面前进谗说:忠于曹魏的将领毋丘俭起兵造反时,嵇康曾企图响应,并且嵇康、吕安等人平时言论放肆,菲薄汤武,攻击名教,为帝者不容,应予除灭,以正风俗。司马氏对嵇康批评政治的激烈言论也早就不满,钟会这一搬弄口舌正中下怀,杀心顿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