鸿雁传书的日子
2022-05-06 网友提供 作者:晓根 点击:次
您现在还会期盼邮递员在不经意间的时候送来一封期盼已久的书信吗?不会了。如今,除了一些正式公文可能会采用邮寄方式传递之外,人们大都采用了更为快捷的电子邮件、电话、微信、短信。所以,书信是越来越少见了。 那日,整理箱柜,发现一摞已经发黄的旧信。这些“陈年老账”大多是过去在部队和学校时收到的。奇怪的是,当时觉得平淡无奇的书信,如今细读却像陈年老酒一样醇厚味长。昔日的师长、同学、战友,仿佛依次从字里行间走出,与我握手、拥抱、叙谈。尤其是一位同年入伍又是同班战友给我写的信(他只有小学文化程度)让我看得哽咽不已,泪水涟涟:“老兵走的时候我没有去送你,不是我不懂得感情,而是我无法承受那战友离别时的痛苦。想到在一个锅里吃饭、一个屋里睡觉、一起学习、训练、工作的战友就要离开,今日一别,不知何时才能相见,泪水不由得就流了下来。因为大家都去送你们了,宿舍里没有一个人,我放开嗓子痛痛快快地大哭了一场。希望我们不要断了联系,等我回到地方以后会去看你……”没想到一封珍藏于岁月深处故人手书的旧信,让我好一阵惆怅和伤感,如烟往事又呈现在眼前…… 想起刚入伍时,面对的是一个陌生而又新奇的环境。那时最思念的是故土和亲朋,最盼望的是亲人的来信。年少气躁的岁月,各方来信的鼓励、关怀、劝慰,给人带来的欢愉是不言而喻的,有时读到一两封大为快意的信,甚至会觉得天更蓝、水更绿。信件频繁的日子,每月都不少于七八封。自然,收信多是因为写信多。好长一段时间里,我觉得写信是件极快慰的事情,那种沉醉其间的感觉,至今思之,仍觉回肠荡气,青春气十足。尤其是给恋人的回信,那种对文辞的斟酌、感情的倾注、书写的规范,并不亚于现在写一篇散文所耗费的精力。遗憾的是由于诸多原因,我们最终劳燕分飞。我一气之下将她的所有信件付之一炬,以此来祭典我那失败的初恋。现在想来真是太幼稚了,那毕竟是人生长河中的一段经历,该保留下来。 离开部队回到家乡,屁股还没坐热,就又踏上了外出求学的漫漫征途。 人在异乡,自然少不了信件。同学战友的调侃、家人的勉励,均在这几页素笺中展现。读着这些来信,往往能读出家乡的泥土气息和悲喜交加的生活,仿佛亲朋好友就在身边与我促膝长谈。然后,铺开信笺,打开秃笔,将情怀寄诸于白纸黑字之间。在我眼里,那一摞发黄的旧信,如同一叠精美的贺年片,传递着爱心,牵系着友谊。 然而,自从有了电话之后,写信,好像已是很久远的事了。尤其是结婚成家,与女同学、女战友通信自然受到约束,往日的朋友也因快捷的通讯手段取代了鸿雁传书。如此这般,便失去了信件所能带来的文辞之美、书法之美以及盼信、阅信、回信过程中的种种感情和心灵跌宕起伏的体验,失去了可品味和追忆的痕迹了。 对于书信趋淡的感伤,已日益随风而去,只是隐有李春波的《一封家书》传入耳中,仍觉亲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