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枫轩 > 原创文学 > 杂文评论 > 影评书评 >

从“哪吒”到“雄狮”:苦难叙事、个人主义奇观与身份认同(2)

  狮馆类似于孔庙、祠堂、会馆和教堂,称得上是乡镇社区的标志性建筑

  而片中一矮一瘦老板对于咸鱼强的嘲讽也是滑稽。这种肆意刁难对打工仔说说也就算了,可咸鱼强自己就是老板而且还给大排档、小饭馆供货明显是个上游,靠上游的咸鱼才能做生意的下游敢这样数落人?而且在乡镇地方有利益往来的都讲究些人情世故,哪会直接把钱甩脸上。而后面师母说不让咸鱼强做危险动作的话更是莫名其妙——上桩上架是危险,但走地狮不仅相当安全的,还能强身健体(咸鱼强在婚宴上舞的、三人在天台上望到的和阿娟父亲看到的不就是地狮?)。他完全可以在节庆时候兼职挣点外快或者闲暇时耍一耍。与电影相反,像咸鱼强这样在本地成家立业、拥有自家门面,有稳定收入也有一定空闲的个体户,才是当地玩狮舞狮的主力。不舞狮有很多种原因,但绝非咸鱼强那样为赚钱所迫直接放弃舞狮连提都不能提的。他身上舞狮和生计二元对立的设计只是主创团队的想当然。有专人打理的狮馆证明当地舞狮水平较高且具有一定社区影响力。那么咸鱼强就不会被别人骂成不学无术,阿娟也不会十八岁了还戴个西瓜皮在场外模仿。

  而杂乱的地方元素、狮队建制等其它细节已经有其它网友指出,这里就不赘述了。总体而言,尽管主创团队在各种场合宣称这是一部现实题材、现实主义动画电影,但影片所展现出来的更多是主创的想象和拼接。

  作为仪式和奇迹的舞狮

  而从一些台词和细节来看,主创对南狮又是一知半解。如从三人训练出现了马步打拳的镜头以及来看明显是传统南狮,而咸鱼强说阿娟瘦弱是优势和训练出现的高桩来看明显是现代南狮。显然,主创将传统南狮和现代南狮混为一谈了。传统南狮以武术为基础,舞狮的步法套路源自武术,讲究功力架势,动作难度小,站肩、叠罗汉都已算是最高难度。且舞狮多数在平地,最高也只是桌凳梯架。舞狮内容上也以表演(采青)为主,竞技几乎没有。因狮头和狮尾之间少有肢体接触,故传统南狮狮被长约4米(所以《狮王争霸》中黄飞鸿和徒弟各自为战是符合现实的)。咸鱼强是1960年生人,只能是学传统南狮出身(可参考武术名家关润雄)。在传统南狮上,只要功夫底子在,年过六旬照样舞狮。

  左为《狮王争霸》中的南狮,狮头狮尾是没有接触的,右为《雄狮少年》中的南狮,阿猫的手搭在阿娟腰上

  而现代南狮则是改革开放后的产物,其中最具代表性的高桩舞狮便是八十年代末国内从马来西亚借鉴而来的。与此同时,现代南狮还借鉴了很多北狮的套路和动作。偏向杂耍的北狮除了模仿狮子动作外,还有很多需要进行专项训练的难度动作,如踩球、空翻、跳板。现代南狮中的坐头、钳腰、托举之类的难度动作其实都是跟北狮学的,即所谓的“南狮北舞”。这些动作观赏度高、视觉冲击强,更讲究动作、技巧和配合,对武术没有强制要求。而狮被因为狮头狮尾要密切配合而缩短到3米左右(咸鱼队明显就是短狮被)。这路南狮因为动作难度高、危险系数大,主要是体校、职校、大专院校和职业狮队发展。而很多学习南狮的还是较传统的地狮、高台狮或者技能南狮(竞速南狮、障碍南狮),运动员底子好的才可以学难度动作和高桩狮。剧里无功底无收入无保障的三人就为了参加比赛证明自己便去练高难度舞狮真的算奇葩了。

  动画里阿娟阿猫又是扎马步练拳又是体能训练,又是跳台又是练高桩,那就是既练传统南狮又练现代南狮。既要功底又要身法,这对于二人的综合素质要求极高,而这些可就不是一年左右的时间能够完成的,更何况中途阿娟就外出打工,跟阿猫阿狗无任何配合训练。对于所谓的训练,主创更是用了相当偷懒的MTV走马观花地掠过,包括拜师后的第一次训练和友谊赛后的第二次训练,都是以幻灯片加上全段歌曲的方式播映训练过程。训练中的基本内容、辛勤付出和苦闷汗水都是蜻蜓点水般闪过,三个人看似努力了好像又没努力。而最致命的在于三人训练的结果并没有在后续的情节中得到正面的反馈。买了狮头和鼓后,阿娟说“我们练很久了”。但观众看到的,不是三人如何比赛中如何运用他们所学习的东西,而是被微笑队打、踹、踢、撞。主创在这里设计的情节还是为了突出被人欺负的病猫形象,就如同对手恶意犯规和自身训练没到位是两码事。三人在舞狮上的优势劣势没有得到体现,而是被师父一句无厘头的“优点是抗揍”轻轻带过。经过强化训练后,在预选赛上三人又迎来了老对手微笑队。这段剧情本应是体现三人从病猫蜕变从雄狮的关键节点,却避重就轻转而描写咸鱼强夫妻之间的情感。预选赛的结果仍旧是用愚人玩笑带过去。三人克服恐惧、失败和依赖的过程以及强化训练的成果根本没有直观的反馈,这又怎么呼应“师父谢谢你”和“别骄傲,复赛更难,要继续努力”?

  而最后比赛的前两场靠规则漏洞晋级和咸鱼脚熏人大概是借鉴《破坏之王》。但在电影里,何金银和大师兄的比赛过程和胜负都不重要,所有的一切只是为了收视率而已,李力持饰演的导播也说了“如果他死了,你加薪,我升职,大家开香槟”。这一设定显然来自当时香港无线TVB和亚视ATV为抢夺收视率而进行的商业竞争。而双方工作人员两边下注更不用说了,港澳特色。还有上班(粤语是返工)梗、拜师桥段、摩托车桥段等等都表明了本片的主创只知其一而不知其二,模仿他人的桥段又不知构建语境,因此观众也只能看着套路干发笑而已。而阿娟登场后,主创直接将现实南狮里的武术偷换成武打武侠,像是直接踏着狮头凌波微步、三拳两脚击退对手。抢赛道“采青”、“地青”浮台和“长凳阵”都是各种香港武打片、功夫片的把式戏,全程也没提过阿娟阿猫有过人之处或者有针对性训练。全场比赛只有加时赛的高桩舞狮比较考验技艺(但说实话,无极队和咸鱼队都舞得一般)。

  从剧中的无厘头设计和全武行舞狮来看,主创团队显然不怎么认同本土南派舞狮的发展历史和现实情况,而只能以香港上世纪影视黄金时期的产物作为参照坐标(这一点从各大媒体对主创的采访报道和电影细节中得到印证)。但不要忘记,无论是在回归前还是回归后,国内和香港本就是大相径庭的文化场域。《师弟出马》和《狮王争霸》脱胎于香港功夫文化,周星驰和李力持开创的无厘头风格倚仗于香港的市民文化。《少林足球》和《功夫》本身就是对二十世纪六十至八十年代的香港通俗文化进行的二次创作。周星驰的无厘头是真的无厘头,剧本也是十分理想主义。而深受其影响的主创团队无法从自己所在的土地间挖掘出新鲜的素材,只能下意识地生搬硬套记忆中的桥段。这些桥段固然能让观众发笑,但也从一定程度上抹削了故事的原创性。《雄狮少年》的缺陷便在于此:主创试图用香港的亚文化解构国内的主流文化。即使影片的画面再怎么还原、再怎么拟真,剧作情节也沦为了陈旧的套路和无根的浮萍。



作品集雄狮少年影评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