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枫轩 > 原创文学 > 散文随笔 > 心情随笔 >

手倦抛书午梦长

  每当大学录取时节,便常听人说起读书的好处来,所谓千钟粟、黄金屋、颜如玉之类,乃至于“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这样的富贵荣华,让人争先恐后。可即便是范进中举,到头来或许也只是黄粱一梦。所以,一到学生毕业季,工作难找,“读书无用论”便甚嚣尘上。其实,尽管“人不读书则尘俗生其间”一说言过其实,也不管“人生读书本余事,总不如畜豚种菜的好”的说法似是而非,但谋生之余,与其困厄于名缰利锁,读点书倒也不是什么坏事。毕竟,在农耕时代,“耕读传家”几个字,一直挂在门楣上。

手倦抛书午梦长
 
  除去在学校接受教育的十来年外,我便没有正儿八经地读过书了。生活繁忙紧张,读点书也不过为了对付工作,保持专业知识的更新罢了。但几十年来走南闯北,游历过许多名山大川,体验了不少地方的风土人情,因为不满足于走马观花,抑或为了打发旅途中的寂寞,不管身处何方,也不管遇着什么书,亦会翻翻。虽然零零碎碎,却如蜜蜂采蜜,也不乏有趣的生活个案,诗意的栖居标本,时有收获。这种“马上、枕上、厕上”的点滴积累,也可以蔚为大观。
 
  近年来,突然变得清闲起来,没有了往昔的奔波忙碌,生活似乎只是一种消遣。每当岁末年初进行总结,似乎一句话便足以概括,那就是走走看看,读读写写。这两样事,看起来风马牛不相及,但总觉着,任何阅读,都得在风尘仆仆的生活中去完成。
 
  “柳条百尺拂银塘,且莫深青只浅黄。”大凡水边必种柳,柳必垂,必摇曳,必婀娜,像一个好模样的小姑娘。早春时节,在水边走走,一股浓郁得化不开的春的气息扑面而来,最是一年春好处。倘若有兴趣,再踱步荒郊野外,凑一旁看耕樵野老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听狗吠村巷、鸡鸣桑颠,“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时光疏缓,日月悠长。再走进个略显凋敝的古村,在青石板一块一块向前铺展的寻常巷陌,看长满荒草青苔的断壁残垣,听白发老翁诉说流传久远的故事,讨一壶茶,蹭几杯酒,身上便有一股酒味,一缕茶香,衣服上便沾满了春天的芬芳,有一种“出去为朝客,归来是野人”的满心欢喜。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总觉着火热的日子都在淅淅沥沥的春雨中孕育,像一场缠缠绵绵的恋爱。在一个仲夏的午后,我顶着晃眼的阳光,走在这满目葱茏的乡间小路上,却忽然雨落如注。一头扎进一间凉亭,往前一看,一池碧水,有荷亭亭玉立。这时,赏一会儿荷,看一本书,发一回呆,消磨半日,自得其乐。“手倦抛书午梦长”,梦里依稀清风徐来,一缕幽香在周遭弥漫,周夫子“香远益清”几个字,笔墨淋漓,在心头漫漶。
 
  “秋色无远近,出门尽寒山。”残山剩水,尽管有着删繁就简的疏朗,但草蓑月冷,到底肃杀凄凉。可以春华秋实,手边是田野里的一片金黄,乃至于引吭高歌,唱一曲《心中充满秋色》,满坑满谷的秋日丰腴充实。就算一辈子过得如何丰盛,究竟归于虚无,像一片收割后的田野,像一位饱经风霜的半老徐娘。去年晚秋郊游,去城北五十里,得一带寒山、一洼秋水、一片残荷。宜听蝉,“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宜玩月,让人想着“留得残荷听雨声”的李义山,湘妃竹墩上坐着联诗的林黛玉、史湘云,“寒塘渡鹤影,冷月葬诗魂。”
 
  说到《红楼梦》,就不能不说芦雪庵了。“傍山临水河滩之上,一带几间,茅檐土壁,槿篱竹牖。”一众美人即景联诗,“无风仍脉脉,不雨亦潇潇。”不过这一回,要紧的是贾宝玉“访妙玉乞红梅”,“栊翠庵中有十数棵红梅如胭脂一般,映着雪色,分外显得精神。”贾宝玉乞得一枝,“只有二尺来高,旁有一枝纵横而出,约有五六尺长,其间小枝分歧,或如蟠螭,或如僵引,或孤削如笔,或密聚如林,花吐胭脂,香欺兰蕙。”其实,“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但凡赏梅,一枝足矣。“一夜北风紧”,彻骨寒冷,倒不如“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且微醺,且陶然,“雪夜拥衾读禁书”,不亦乐乎!


    作品集优美文章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