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枫轩 > 原创文学 > 散文随笔 > 心情随笔 >

油菜花开(2)

 
  生命给我们的许诺并不慷慨,时间只是一个台阶。从我们明白人生的韵律,同辈们还能明晰谈论以往,并肩而行的日子屈指可数。
 
  在油菜花里想昨天的事情,给自己一个美好的回忆。时间的脚步,让我们知道青春的短暂,岁月的苍老,把我们最初的想法与追求,遗忘在走过的年华里。过去属于我们的日子,像是被风吹走了。老去的我们开始恋旧,社会让我们的知己变得越来越少,所以想要再拾起那些时间,那些快乐的日子。
 
  雨承载着诸多的伤痛,不顾一切地坠入地面。似乎要洗涮沧桑的心灵,纠结的思绪,打结的心情,牵扯那一端的隐约……此刻,所有不快的情绪在雨中释然!
 
  花丛中他们深情地张望,像是生命从喧哗走向宁静的一次回归。对着一片雨中滴露的油菜花,是否在找回潜藏的记忆,诉说着情怀。岁月的风霜是否又在他们的脸上刻了一道皱纹。
 
  雨溢着春的信息,小雨不停地下着,似在轻唱一曲思念的歌谣。它仿佛懂得老专家们此刻的心情,长长的雨帘紧紧地绕住思念的情怀,把思恋洒在春光里,在雨中感受心灵之春。
 
  人们放慢了脚步,在花海中摄影留念。在油菜花的芬芳中,用清澈的眸子望着前方,闻花香,听花语。雨滴清脆地打在油菜花上,一时间,像是帮着一群穿黄缎的舞女配上一段音乐。风把云驮来,停在这片油菜花上,云把雨驮来,停驻在这支歌谣的翅膀上。仿佛雨帘象几只天真的小手,来抚平沧桑,来放飞希望和梦想……当油菜花似轻曼的舞衣拂过我的脸颊,便会有一种年轻的旖想和梦幻。在缤纷络绎的思想中,生命永远是以最轻盈的姿势飞翔在蓝天下的一个神话。
 
  未种上作物的田地在雨中显得格外沉稳。春风裹着细雨,带着那丝丝的甘露落在田里。那清新的泥土正饱含着甘露的滋润,悄悄地滋养着万物,盎然生机。静静地等待农田里千变万化交错的风景。红薯、大豆、玉米、棉花、小杂粮等作物年年都要在这里潇洒走一回。
 
  陈旧的办公楼斑驳的墙面留下挥之不去的痕迹,伴着岁月渐渐苍老,平添几分亲和。院内那棵桂花树和一丛毛竹在风雨中摇曳,小草在雨中随风摇摆,滴着感动的泪珠。款款轻风和煦,沥沥细雨带笑容。为平淡的生活增添了几分情趣。
 
  这里有春境的美妙,春色的绚烂,春味的浓烈,有春之声的和悦。置身其间,让我们敞开胸襟,尽情回想流淌岁月。
 
  作物所试验地里的油菜花们啊,尽情地开放吧,让所有人看见你们平凡生命中不一样的精彩!
 
  (二)老骥伏枥
 
  花花果果,年年月月。不管时光如何改变,改变不了老一辈科技工作者那份对科研事业的热爱和执着。
 
  湖南省作物研究所,自建所以来,一批又一批优秀科研人员,一代又一代科技工作者,以自己存在的方式显示其生命的力量与魅力。用无私的奉献和敬业拼搏精神,不断续写着作物所辉煌的科研史。而其中有一批老科学家们,他们无论是在风华正茂的青春岁月,还是在皓首穷经之年。始终把农业科研事业作为自己理想的起点,信念的支点,事业的轴心。把自己的一生奉献给了农业科研事业。在湖南省区划版图上,他们纵情放歌,打磨人生的流金岁月。青山绿水之间留下过他们风雨兼程的汗水,阡陌的田埂留下过他们反复踏遍的足迹。为农业科研事业,旱粮油料新品种选育和推广,贡献了青春和才华。在作物所的科研史上都有他们浓墨重彩的一笔。作物所的试验地里的大路小径,留下过他们起早摸黑的身影,寸草寸土见证了他们一生追求的心路历程。梦想,落寞,骄傲,难过,激情,平静,希望,等等在这里,每一样情感,都会刻上他们的烙印。每一个脚印都洒了汗水,每一个步伐都写满“拼搏”二字。他们是农业科研战线的忠诚战士。就像一棵树,一根藤,成为这片试验地上一道分不开的风景。
 
  岁月悠悠,一群老科技工作者,踏上科研的径途,儒雅的气质深含凝重的底蕴。他们业务精通,事业心强,成果累累。生活中宽厚朴实,极富同情心和正义感,是湖南省作物研究所的科技骨干。
 
  周教廉大豆育种专家研究员享受国家政府特殊津贴,原大豆研究室主任
 
  席代汶油菜育种专家研究员原湖南省作物研究所所长、支部书记
 
  王家万甘薯育种专家研究员享受国家政府特殊津贴,原甘薯研究室主任
 
  杨云蒸小麦育种专家研究员原麦类研究室主任
 
  李芳春玉米育种专家副研究员原玉米研究室主任
 
  段德明油菜育种专家副研究员
 
  尹世强红薯和麦类资源专家,原资源研究室主任
 
  成金莲大豆资源专家副研究员
 
  吴芳英花生育种专家副研究员
 
  张昌持油菜育种专家副研究员原油菜研究室副主任
 
  易冬莲油菜育种专家研究员原作物研究所支部副书记
 
  黄光荣甘薯育种专家副研究员原作物所试验示范场场长
 
  “浓情书写夕阳红,老骥伏枥谱新篇”。如今这些老同志已从科研开发岗位退了下来,他们始终情牵作物所,心系科研事业。怀着朴实的情愫,时时关心单位的科研事业发展。建言献策中使命意识,责任意识,忧患意识的跃动,时刻凝聚着感谢、感念、感动的情怀。就像住惯了山坡的不嫌陡,这些老同志如痴如醉地衷情这片土地,衷情农业科研事业。从他们那佝偻的背影,每个黎明和黄昏,曾经在这块试验地上来来去去几十年,执着如这块土地深沉的灵魂。这块土地就像他们的血肉之躯,全部进入他们的感觉系统,转化成滋养生命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我会把油菜、红薯、玉米、大豆花生与鲜红的血液联想在一起,是旱粮油料品种累弯了他们的腰。
 
  (三)论文写在大地上
 
  湖南省作物研究所自1973年成立。这里有一群可爱的旱粮油料大军,有一批新品种选育的优秀科研团队。他们带着梦想,艰苦奋斗,开创自己的事业。活跃在不同的科研岗位和服务岗位,勤勤恳恳,兢兢业业,默默奉献着自己的青春年华。他们敢于亮剑,敢于攻关,敢于创新。形成了一个坚强有力的团队——作物所人。
 
  建所以来,湖南省作物研究所在育种理论与应用技术上不断创新,1976年最先在世界上实现甘蓝型油菜细胞质雄性不育“三系”配套,1996年又首次在国内外育成甘蓝型油菜生态雄性不育系,四十年间,共育成油菜、大豆、红薯、棉花等农作物品种60个,取得(品种、技术、专利、著作等)研究成果112项,其中获国家及省部级奖励的成果48项,为湖南及全国农业生产发展作了重要贡献。
 
  农田有了油菜花开而美丽,人和这块土地亲密得合二为一。挥撒出一种幽远而厚重的科研文化。春天和秋天持续着开花和结果的事业,农业科技人员不断地重复着二十四个节气!在这里年轻的生命有一年一度的传说。
 
  


作品集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