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枫轩 > 原创文学 > 散文随笔 > 心情随笔 >

家乡这座山

对于这座山,起初的印象是模糊的,有时秀丽婉约,有时巍峨险峻,有时层峦耸翠,有时白雪皑皑……

到这座山,必须横跨一条河。静静的河很美,像一幅油画,错落的小洲,汩汩的流水,层次有致,斑驳陆离。这条河里有我许多的乐趣,游泳、打水漂、摸鱼、捡石子,笑声常常飘荡在满是鹅卵石的河床上空。

时间久了,就常常南眺遐想。绵延的山脉,若是晴天,轮廓很清晰,隐约有水墨画的感觉,尤其是夏秋季,叠嶂重翠里掩映的皑皑白雪更使人心旌摇曳。非要爬一爬,看一看,似乎是那时最迫切的心愿了。

这座山不远。小时候,母亲常常给我讲大山里的故事,有时讲她到山里虔诚礼佛朝拜的事,有时讲这座山雄奇的景致,最吸引我的是这座山的传说。传说太白金星与苍龙、黄龙斗法,因年迈力衰,渐渐支撑不住,但又怕他们南侵,索性变大身体,想阻挡黄龙和苍龙,他一坐下去,便倏然化成了绵延千里的山脉,身躯变成了主峰。

后来长大了才知道,这座山,《汉书·地理志》谓之“太乙山”。《录异记》载:“金星之精,坠于终南圭峰之西,其精化白石若美玉,时有紫气复之,故名。”大抵是取太白金星之意为名的,《古今图书集成》《关中胜迹图志》《郿县志》均有记载。

传说愈神奇,对于这座山就愈憧憬。但登上这座山时,已距童年打水漂倏忽三十多年了。那是一个炎热的夏天,驱车南行四十多公里,便是这座山。

汽车逶迤而上,一路林荫夹道,溪水潺潺,溽热和焦躁一下子烟消云散。一处名为“铜墙铁壁”的地方,游人如织。仰看,壁立千仞,深深浅浅的石痕纵越而下,仿佛瀑布直泻千尺,声暴山涧,气势恢宏,这应该是千百年来雨水侵袭、山泉冲刷的缘故吧。“泼墨山”,恰如其名,黛青相宜,似墨淋漓,在山崖两侧绿树掩映下意境隽永。山路蜿蜒,奇险秀丽,云海如潮。此刻潦水消尽,山色一片斑斓,层峦耸翠中,林涛呜咽,犹如进入仙境,神清气爽中人仿佛翩跹如羽,可以御风而行了。从海拔四五百米攀升到2800米,景观风格各异,令我们流连忘返。

七八月的山,清秀明丽,美不胜收,但云深雨绵,天气好好的,转过山坳不经意就会有雨丝飘来。从下板寺到上板寺的山路,斗折突兀,粗糙巨大的砌石,深深的印痕交错着。“天圆地方”,这里山高势险,怪石嶙峋,古老的地质景观突兀而沉默地矗立在眼前,这是第四纪冰川遗迹。

遗憾的是,我们到此为止。尽管后来多次去过这座山,但常常只是游弋在它的山脚,再也未曾登上山顶,于是,称为“太白明珠”的“大爷海”“拔仙台”等景点始终未曾去过。

这座山,石径萦回,古木垂荫,峡谷壁立,飞瀑流泉。这座山,物种丰富,植被多样,文物古迹点缀其间,是一幅风格独特的生动画卷,尤其是它孕育的河流,滋养着周围的一沟一壑,一峰一石,一草一花,生生不息。“一别武功去,何时复见还。”这座山,备受文人墨客的青睐,李白、杜甫、柳宗元、韩愈、苏轼等人曾游历过这里,写下了著名诗篇。

这座山,在家乡南部,越过渭河就到了。从儿时到现在,从模糊到清晰,往事消融,物是人非,不变的是这山,还有我对于它触手可及的情愫。

这座山,是秦岭的主峰——太白山!



    作品集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