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枫轩 > 雨枫书屋 > 经典评论 >

谁偷走了我们的免疫力(2)

 
  2019年11月,波士顿大学科学家首次拍下大脑在睡着后的自我“洗脑”过程:血液周期性流出大脑——脑脊液趁机涌入——清除毒素(包括可致阿尔茨海默病的β-淀粉样蛋白),并且这种“清洗”活动只在睡觉时才能实现。该研究还证实,大脑衰老与睡眠期的脑波活动有关。
 
  是的,就像机器用一段时间需要检修一样,睡眠就是人体免疫系统的“系统维护”时间,如果总是贪黑、熬夜,大脑里的“垃圾”就会堆积。不要指望在周末睡个懒觉就能偿还一周内欠下的睡眠债——《意识、睡眠与大脑》明确指出:睡眠不同于信用卡,被剥夺的睡眠无法补偿。
 
  吃出免疫力
 
  疫情期间,不少人的厨艺突飞猛进,一个个微信朋友圈餐饮大厨、烘焙大师横空出世。
 
  在微博这样的公共舆论空间,有关“吃”的话题也是独领风骚。“吃”之炙手可热,一方面让人欣慰于美味和烟火气;另一方面,“吃”里的健康问题也耐人寻味。尼尔森社媒研究显示,网友们讨论疫情结束后最想吃什么时,火锅、奶茶、炸鸡、蛋糕、烤肉这些高热量和高糖分食品高居榜单前五位。
 
  在情绪的压力下,高热量、高糖分食物打败医生、营养学家苦口婆心推荐的清淡饮食其实不难理解。研究显示,在应对压力时,人体会分泌更多皮质醇。作为一种糖皮质激素,皮质醇是人体的一种应激激素,或者叫压力激素,当人体处于压力、害怕、恐惧、焦虑等状态时,身体就需要皮质醇帮助释放氨基酸、葡萄糖和脂肪酸,给身体充当能量,维持正常的生理机能。
 
  不过皮质醇让人爱恨交加。如果皮质醇水平长期偏高,它的负面效应就会显现,带来血糖升高、食欲增加、体重上升等问题。换言之,当人面对压力时,在皮质醇的作用下,炸鸡酥脆的外壳就会格外诱人,甜香绵软的蛋糕变得让人难以拒绝,而少油、少糖、少盐、不辛辣的清淡饮食则不会让人那么愉悦。
 
  更沉重的是,高热量、高糖分食品并不只在疫情期间才攻陷我们的餐桌,外卖族、甜食党、消夜派的规模在平常日子里就很可观。以外卖为例,尽管高油、高盐、高糖炮制下的重口味是餐饮外卖人人皆知的秘密,但把饮食托付给外卖的人仍然随处可见。《2018—2019中国在线外卖行业研究报告》显示,2018年中国外卖用户高达3.58亿人,每天大约有5700万份外卖被顾客吃下肚子。
 
  此种饮食方式问题多多。2019年4月,《柳叶刀》发布全球饮食领域首个大规模重磅研究——195个国家和地区的饮食结构造成的死亡率和疾病负担。这项统计时间跨度近30年的大型研究发现:全球近20%的死亡案例是饮食问题导致的。中国因为饮食结构而导致的心血管疾病死亡率、癌症死亡率,位居世界人口前20大国中的第一名。
 
  不得不说,国人在吃这件事上,吃出了文化、吃出了创意、吃出了心情、吃出了机会,但距离吃得健康、吃得营养、吃出免疫力,仍然道阻且长。以饮食上最该讲究的“节制”二字为例,“若要百病不生,常带饥饿三分”等养生谚语虽广为流传,但暴饮暴食仍大有人在。
 
  少吃的硬道理其實有一定科学依据。2020年2月28日,中国科学院等研究团队在美国权威期刊《细胞》在线发表研究成果,称超过1/2的衰老细胞和1/4的衰老基因能被“七分饱”逆转。通俗点说,少吃能够减肥延寿。
 
  这篇以18~27个月的大鼠(相当于人类的50~70岁)作为动物模型的论文显示,实验组(“七分饱”组)的大鼠对比对照组(吃喝随便组)的大鼠体重降了1/3,血糖水平没有变化,而且实验组大鼠不管是中位寿命还是最长寿命,都要比对照组大鼠寿命更长。
 
  虽然人类是否适用这一规律尚不明确,但“人到中年不得已”,《细胞》的提醒还是需要参考。运动战胜惰性
 
  疫情期间,很多人无法外出健走,也不能在健身房锻炼,只能宅在家中,郁闷着“床以外的地方都是远方”。
 
  生命在于运动。大量循证医学数据表明,规律的体育活动能够预防和治疗高血压,预防结肠癌和冠心病,缓解心理压力。从这个角度讲,运动其实是缓解不适的良药,是抚慰疲惫生活的糖果。
 
  医学研究已经证实,中度的有氧运动就能增强免疫力。有运动习惯的人,其感冒次数会比不运动的人少。即使感冒了,身体不适的时间也会比较短。
 
  不过在运动这一点上,公众的重视程度和现状落差最大。前述《报告》指出,人们普遍认可运动对于健康的重要性,评分达9.2分,半数以上的人甚至认为运动的重要性为满分10分,但人们对自身运动状态的满意度只有5.5分,仅有不到1/3的人认为自己的运动现状及格。
 
  不运动的理由当然各式各样。“没时间、伤膝盖、跑不动”都不失为自我安慰的好借口,不过很有可能,医生会在未来的某一天用“挺严重、还能治、费用高”来“恐吓”你。当你觉得因工作而累得没精神、没力气,很可能这恰恰是在提示你需要建立规律运动的习惯,对抗自己的惰性、战胜自己的“懒癌”。
 
  如果说走到生命最后,是健康决定我们能否体面离场,那么健康,就是对我们坚持良好生活习惯、提升自身免疫力的犒赏。它既没有“跨越式”的捷径,也不是每餐沙拉、每天健身、每晚早睡、每日好心情的苦行,而是向着健康付出点点滴滴但又持之以恒的行为改变。
 
  一个个身心健康的人,才能汇聚成一个健康的中国。愿健康成为我们民族画像的重要元素。


作品集科普文章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