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优等生不能改变世界
时间:2021-10-02 作者:万维钢 点击:次
为什么高考状元们,后来大多没成为特别厉害的人物呢?为什么有些特别厉害的企业家,当年学习成绩并不是特别突出?是因为读书无用,还是仅仅是统计学上的偶然?好学生和极端学生。
美国高中教育比较注重全面发展,没有这么郑重其事的“高考”,但美国高中也有优等生。有项研究考察了81个在高中表现特别优异、能被邀请在毕业典礼上做报告的好学生,长期跟踪他们的发展。
这些人基本上相当于中国的高考状元——他们上了好大学,也找到了好工作。90%的人后来都成了医生、律师之类的专业人士,40%的人在自己从事的行业中算得上一流人才。
但人才归人才,这些人中可少有改变世界的人物。说白了,他们都是高级打工者。也许高中毕业的那一刻,就是他们人生的巅峰时刻。
所以“好学生没有大出息”,这个现象并不限于中国,美国也一样。事实上,有人统计,美国百万富翁高中时的GPA(平均成绩点数),平均只有2.9分(满分4.0分),也就是中等生的水平。
这是什么原因呢?據《时代》周刊专栏作者埃里克·巴克尔分析,这里面有两个原因。
第一,学校表现并不能反映人的真实能力。决定一个人学习成绩的,智商只占一小部分——更多的是自律、勤奋和遵守规则。老师让干啥就干啥,规定的任务全部完成,考试的项目全部达标,这就是标准的好学生。
第二,学校喜欢的是全面发展,而牛人是靠热情,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激情驱动的。你不可能对所有东西都充满热忱。如果你特别喜欢数学,你肯定不想花时间去背什么历史考试的要点。
所以真正厉害的人物,那类特别聪明、充满热情的人,上学其实是比较难受的。
“人才”有两种:一种是“好学生”,乐于遵守各项规则,善于取悦老师,是体制的受益者;还有一种是“极端学生”,特别反感规则。而学校奖励的是遵守规则的人。巴克尔说,什么是规则?规则就是“去极端化”。
绝大多数情况下,随大流挺好,极端的人不容易混好。可是特别厉害的人,恰恰也是极端的人。你是一个什么样的领导
有句话叫“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那咱们今天能不能大胆地想象一下,如果让你当某大国的领导人,你会干什么呢?
你可能想搞一些大刀阔斧的改革,做几件大事,改变历史进程,青史留名。我也是这么想的——而这就是为什么你和我都当不了国家领导人。
这样的人可能不但没有把国家治理好,说不定还给治理乱了。更关键的是,你根本轮不到上台早就被淘汰了。任何一个国家都不太可能让这样的人上台。甚至在公司,这样的人也不太可能当上领导。领导都是什么人呢
长期以来,管理学家一直困扰于一个问题:领导人对一个单位的作用究竟有多大。一方面,很多证据显示,一个团队的成功和领导人的关系并不大。有些领导的主要工作就是每天早上请大家吃个早饭,有他没他都一样。另一方面,也确实有诸如乔布斯这样的人,做到了力挽狂澜。
那领导人到底有用没用?哈佛商学院的一个教授——塔姆·穆昆达提出一个理论,说领导人其实有两种。一种是被“过滤”过的领导人——如果你不遵守规则、不能给其他人带来安全感,你就会被过滤掉。那么经过层层过滤,最后能当上领导的人,必然是现行规则的受益者,他们会尽可能地维护现有的规则——他们就是平庸的领导者。团队靠规则运行,有他没他都一样。
还有一种,则是“没被过滤过”的领导人。这些人不是层层选拔上来的,而是因为一些特别偶然的原因上位。比如总统出事了,副总统突然当上了总统;或者是临危受命,体制已经不行了,让他做做看。他不是体制的既得利益者,他很愿意打破规则,干一些极端的事情。
穆昆达用这个理论,把历届美国总统分类,结果能以99%的准确度“预言”每个总统对国家的影响。当然是没被过滤过的领导人,能够真正影响世界乃至改变世界。
请注意,“改变世界”并不见得都是好事儿,打破规则的后果经常是灾难性的。“皇帝做不得快意事”,一个爱走极端的领导往往不是好领导。
但是,也有少数人,在特定的历史时刻担任要职,而他的个性又恰好符合这个职务此时此刻的要求,那么他走极端,反而成功了。
比如丘吉尔,就是个非常极端的人物。别人都爱国,丘吉尔不光爱国,还极端爱国——只要他觉得什么东西对英国有威胁,他就要不顾一切地消灭。
甘地在印度搞非暴力不合作运动,丘吉尔也不干,差点要除掉甘地。像这样的领导人放在平时可能就是国家的灾难,但是赶上“二战”,也只有这样极端的人才能领导英国对抗法西斯。
所以你看出来没有?正所谓“非常之功必待非常之人”,牛人的成功,靠的就是走极端。那极端的人都在哪儿呢?是你想极端就能极端吗?不是。你恐怕得有极端的基因才行。蒲公英和兰花
有个基因叫DRD4,一般人都有,但有些人的DRD4基因变异了,变成了DRD4-7R。带有这个“7R”变异的人,小时候会表现为儿童多动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