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祖通载(卷第七)(4)
时间:2021-10-01 作者:释念常 点击:次
(十三)时师子国有婆罗门。号聪明。为异道之宗。闻什在关中。驮其书至。乞与僧辨论。关中沙门相视缺然。什谓法师道融曰。子可以当之。融顾外道经书未读。乃密使人录其书目。一览即诵。克日议论。秦主与公卿大集。婆罗门以能博观为夸。融数其书并秦地经史三倍之。什乘胜嘲曰。卿乃未闻秦有博学者乎。敢轻远来。于是婆罗门愧服再拜融足下而去。 (十四)法师道恒。幼事后母以孝闻。母亡去为沙门。从什公游。什爱其才。与道标齐名。秦主雅闻二人有经纶术业。令尚书姚显宣旨敦勉罢道辅政。恒标抗表陈情。略曰汉光武成严陵之节。魏文帝全管宁之高。陛下天纵之圣。议论每欲远辈尧舜。今乃冠巾两道人。反在光武魏文之下。主复命什^8□等勉谕之。 必欲遂其心。什^8□等奏章叙其事。略曰。惟圣人能通天下之志恒标业已毁除须发。着不正之衣。今使处簪绅之朝。非其志也。且大秦龙兴异才辈出。如恒标等未为卓越。主又下书。于是举众恳乞。乃得寝。恒叹曰。名进真道之累。乃与标去入琅邪山。终世不出。 (十五)法师僧睿。幼有盛名。及从罗什受业。妙悟绝伦。秦王尝问司徒姚嵩曰。睿公谁可比。嵩曰。未见归宿及朝会公卿大集。睿风神朗彻。主指以谓嵩曰。四海僧望也。睿讲成实论。什公曰。此诤论中有七处破毗昙。子能办乎。睿举以应问。皆当其意。什叹曰。子真精识。传译有赏音。吾何恨焉。 (十六)法师僧肇。幼家贫。为人佣书。遂博观子史。尤善庄老。盖其粗也。年二十为沙门。名震三辅。什公在姑臧。肇走依之。什与语惊曰。法中龙象也。及归关中详定经论。四方学者辐凑而至。设难交攻肇迎刃而解。皆出意表。 着般若无知论。什览之曰。吾解不谢子。文当相揖耳。传其论至匡山。刘遗民以似远公。公抚髀叹曰。以为未尝有也。复着物不迁等论。皆妙尽精微。秦主尤重其笔札。敕传布中外。肇卒年三十有二。当时惜其早世云。 (辛丑)凉吕隆改神鼎。 北凉沮渠蒙逊(临松卢水胡人。其先为凶奴。逊后杀歆。立于张掖。治三十三年。寿六十六。改永安)。 后燕慕容熙改光始。 (壬寅)改元兴。 南凉^2□檀(利鹿孤弟。立十三年。寿五十五。改元弘昌)。 (十七)元兴元年。天竺弗多罗尊者至秦。义学沙门数百人从之。于中寺出十诵梵本。什公翻译。及半而弗多卒。会沙门昙摩流支至。亦善毗尼。匡山远公闻而喜。走书关中劝流支出其律足成之。流支乃与什公续而终焉。律仪大备自此而始。 (十八)天竺尊者佛陀耶舍至姑臧。闻什公受秦宫女。叹曰。什如好绵。其可使入棘刺乎。什闻耶舍为已远来。恐相失而返。劝秦王迎之。使至。耶舍曰。 明旨远降。便当驿驰副檀越待士之勤。脱如见礼罗什。则贫道当在北山北矣。使还。王钦伫不已。复遣使尽礼致之。耶舍乃肯来。王郊迎。别创精舍处之。供设如王者。耶舍一无所受。时至分卫一食而已。善毗婆沙论。而髭赤。时号赤髭毗婆沙。后游匡山为远公所重。躬自负铁。于紫霄峰顶铸塔。以如来真身舍利藏其中。今存焉。 (十九癸卯)元兴二年。太尉桓玄久怀篡夺。及升宰辅。以震主之威下书。 令沙门致拜君亲。玄与八座书。重申何庾议沙门不敬王者。以谓庾意在尊主而礼据未尽。何出于偏信遂沦名体。夫佛之为化。虽诞以范浩推乎视听之外。以敬为本。此处不异。盖所期者殊。非恭敬宜废也。老子同王侯于三大。原其所重皆在于资生通运。岂独以圣人在位而比称二仪哉。将以天地之大德曰生。通生理物在乎王者。故尊其神器而礼实惟隆。岂是虚相崇重。义在君御而已。沙门之所以生生资存。亦日用于理命。岂有受其德而遗其礼。沾其惠而废其敬哉。于时尚书桓谦中书王谧等。抗谏曰。今沙门者意深于敬。不以形屈为礼。如育王礼比丘足。 魏文侯之揖干木。汉光武之遇子陵。皆不令屈体。况沙门之人也。于是亟其书咨于远公。远唧然惜之曰。悲夫斯乃交丧之所由。千载之否运。惧大法之将沦。感往事之不忘。故着论五篇究叙微意。庶后之君子崇敬佛教者。或详览焉。 (二十)沙门不敬王者论在家第一。 原夫。佛教所明。大要以出处为异。出处之人凡有四科。其弘教通物。则功侔帝王化兼治道。至于感俗悟时。亦无世不有。但所遇有行藏。故以废兴为隐显耳。其中可得论者。请略而言之。在家奉法则是顺化之民。情未变俗迹同方内。 故有天属之爱奉主之礼。礼敬有本。遂因之而成教。本其所因则功由在昔。是故因亲以教爱。使民知有自然之恩。因严以教敬。使民知有自然之重。二者之来。 实由冥应。应不在今。则宜寻其本。故以罪对为刑罚。使惧而后谨。以天堂为爵赏。使悦而后动。此皆影响之报而明于教。以因顺为通而不革其自然也。何者夫厚身存生。以有封为滞累。深固在我未忘。方将以情欲为苑囿。声色为游观。沉湎世乐不能自免而特出。是故教之所检。以此为涯而不明其外耳。其外未明则大同于顺化。故不可受其德而遗其礼。沾其惠而废其敬。是故悦释迦之风者。辄先奉亲而献君。变俗而投簪者。必待命而顺动。若君亲有疑则退求其志以俟同悟。 斯乃佛教之所以重资生助王化于治道者也。论者立言之。旨貌有所同。故位夫内外之分。以明在三之志。略叙经意宣寄所怀沙门不敬王者论出家第二。 出家则是方外之宾。迹绝于物。其为教也。达患累缘于有身。不存身以息患。知生生由于禀化。不顺化以求宗。求宗不由于顺化。则不重运通之资。息患不由于存身。则不贵厚生之益。此理之与形乖。道之与俗反者也。若斯人者因誓始于落簪。立志形乎变服。是故凡在出家。皆遁世以求其志。变俗以达其道。变俗则章服不得与世典同礼。遁世则宜高尚其迹。夫然故能拯溺俗于沈流。拔幽根于重劫。远通三乘之津。广开天人之路。如令一夫全德。则道洽六亲泽流天下。 虽不处王侯之位。亦已协契皇极在宥生民矣。是故内乖天属之重。而不违其孝。 外阙奉主之恭而不失其敬。从此而观。故知超化表以寻宗。则理深而义笃。照太息以语仁。则功末而惠浅。若然者虽将面冥山而游步。犹惑耻闻其风。岂况与夫顺化之民尸禄之贤。同其孝敬者哉。 沙门不敬王者论求宗不顺化第三。 问曰。老氏之意。以天地得一为大。王侯以顺体而尊。终于义存于此。斯沙门所以抗礼万乘高尚其事不爵王侯而沾其惠者也。 沙门不敬王者论体极不兼应第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