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枫轩 > 雨枫书屋 > 经典评论 >

从自我迭代到认知升级


  有没有什么方法,能够提高自己看待事物、看待问题的层次?
 
  当然是有的。这个方法,我把它叫作“认知升级”,即推翻旧的认知,全面建立新的认知。

从自我迭代到认知升级
 
 
  上中学的时候,大家都上过政治课。课上会讲:哲学分为唯心主义和唯物主义,唯物主义又分为自然唯物主义、机械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
 
  有一段时间,我一直以为,哲学真的就是这样。以至于我经常寻思:为什么从古希腊起,西方两三千年的思想,看起来就这么简陋粗糙?
 
  直到后来读了《苏菲的世界》。这本书被许多哲学学者批判,说它过于“民哲”,内容有颇多不严谨之处。但对当时的我来讲,无异于为我打开了一个全新的世界。
 
  在《苏菲的世界》之后,我又继续啃了所罗门的《大问题》、《牛津通识读本》(哲学部分),再到梯利的《西方哲学史》——这本书相当艰涩难懂,因为里面大量引用了哲学家的原文,我从初中读到高中,花了三四年才勉勉强强把它翻了几遍。
 
  从此我才知道,西方哲学并不像政治书里说的那样。而是随便翻出一位哲学家,他的思想都是一座流光溢彩的宝库。
 
  这段经历对我的帮助是巨大的。不但让我重建了对整个哲学史的知识框架,而且让我从哲学家的思想中,学到许多思考、看待问题的方式。
 
  对我来说,这就是一次全面的认知升级。
 
  再举一个例子。
 
  我以前读书时,总是追求速度和数量。读了很多书、做了许多笔记,但总觉得真正吃透的东西很有限。直到大二的某一天,突然醍醐灌顶:我为什么要去追求别人的东西,为什么不着眼于构建自己的框架?
 
  从此,我读书的方式发生了质变——以往一个暑假我能读完几十本,而自从明白了这个道理,我读完的书大大减少了,但涉猎的范围变广了。大二、大三两年,我几乎翻遍了学校图书馆的人文社科书库。
 
  我再也不去追求“记住了什么”“读完了多少”,而是让自己的知识体系生长、延伸,层叠交叉,构建出属于自己的知识图谱。2
 
  我举这两个例子,是想说明,人这一生要实现成长,最重要的就是要进行认知升级。
 
  身处一个层次中,你的思维、视角和看待问题的方式,就会被局限在这个层次里。无论提得多高,也不可能超越这个层次的束缚。
 
  而认知升级,就是让你的思维超越目前这个层次,接触更高的层级。
 
  一旦完成这样的飞跃,你就会发现,以前那些熟悉的事物在你眼中呈现出全然不同的一面。你的大脑如同打开一道闸门,涌出无限新鲜而充满活力的思想。
 
  有一个理论说,人体所有的细胞平均每七年会全部更迭一次,以此来清除旧细胞,产生新细胞。这虽然是伪科学,但在思维层面,的确如此。
 
  如果一个人的思维和认知,经历了五年、十年,还没有实现升级和飞跃,那么他的思维,其实已经进入“老年”。他的每一天,都只是在重复自己过去的生活。
 
  人的思想,其實是自己接触过的一切信息的聚合。你潜移默化地接收的所有信息,会构建起你的思维框架。你的思考方式、分析过程,都建立在这个思维框架里。
 
  简而言之,你学习到的一切,构成了你的大脑。
 
  所以,如果想要让已经成型的思维框架更加贴近真实,更加高瞻远瞩,就需要每隔一段时间,对它进行一次推翻、打破、修复、重建。这就是认知升级。
 
  而两次认知升级之间的过程,也是让自己的思维接受磨砺、否定和推翻的过程,我称之为“自我迭代”。
 
  通过自我迭代实现认知升级,就是一个人成长的本质。3
 
  知乎上有一个问题:什么是穷人思维?穷人和富人,在思维上有什么根本的差距?
 
  我的回答是:穷人和富人,最大的差距在于视野。家庭出身、成长环境,会牢牢地束缚住穷人的视野,让他看不到远景,变得短视,耽于眼前的满足。
 
  一些家长看不到让孩子上学的必要性,他们更倾向于让孩子在家务农、打工。而即便那些能够从农村中脱颖而出、到大城市完成学业的孩子,大多数也会受到幼时信息缺失的影响,并且这种影响将伴随终生。
 
  同样,许多位于社会底层的务工人员,都具备一个共同点:缺少强烈的“改变现状”的意愿。他们觉得眼下的生活虽然不够好,但也凑合。他们难以想象“更好的生活”是怎样的,更难以想象自己能跟那样的生活联系起来。他们攒下一笔钱后,要么用在享受性消费上(比如吃一顿好的,买一部iPhone),要么回到家乡盖房子,给下一代结婚用,等等。
 
  这就是贫穷的恶性循环。贫穷导致信息的缺失,信息的缺失导致无法走出困境,继而导致下一代的贫穷。反反复复,生生灭灭。
 
  如何才能跳出这一困局?答案是,通过推翻和重建认知,进行自我迭代,将这个闭环冲出一个缺口。
 
  一个生长在传统环境里的人,耳濡目染,很容易变得守旧、闭塞、固执。这是他的错吗?其实也不是,他也只是这种思维场的一个牺牲品。


作品集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