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枫轩 > 原创文学 > 散文随笔 > 心情随笔 >

惜物

  近日读到日本作家花森安治的一篇短文,饶有兴趣。文中写到“自从买了吸尘器,清扫变得马虎;自从买了冰箱,食物常被浪费。”这不正是我们当下的日常吗?
 
  不知从何时起,东西不再耐用不被珍惜。铺张浪费的行为充斥着社会与家庭的各个角落。一粒米饭,一杯水,一件衣服,一套家具……
 
  小时候,大家对节约夸夸其谈,“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口口相传,人人践行。直到上初中,我还常穿打着补丁的袜子。外公外婆的外衣上更是常见大小不一的补丁。那时,外婆炒菜倒油,总用手指抹一圈油瓶颈,然后放进嘴吸吮,生怕浪费一滴油。
 
  渐渐地,日子越过越好,生活所需不再稀缺。从小孩到大人,从平常百姓到富豪显贵,大家很少提及珍惜节约的美德,换言之,总劝告不要太节省。下馆子,不多点些菜,不剩点东西,似乎觉得不大气、没面子,担心遭受旁人异样的目光。走在马路上,人人光鲜亮丽,已很难见有补丁的旧衣。垃圾桶里每天都堆满了各种被丢弃的物品。
 
  物质匮乏的年代,人们自觉地惜物。或许是穷怕了,一旦进入不再必须惜物的时候,大家对物品好像有种“报复”或“暴殄天物”的心态。以前扔掉一件东西的理由是“不能用”“损坏了”,十分无懈可击。衣服穿不了也得想法子改编再利用。现在呢,随口的“不适合”“不好了”就可以处置掉,没有一丝留念。不打磨,不除尘,不修补,坏了,随即丢弃;旧了,一扔了事;腻了,立马换新。浪费无处不在。
 
  经历过苦日子的老人们,时而劝导子孙、邻里勤俭节约,但浪费的火车已飞速,很难一下子刹住。更何况生活变好后,大家对惜物的态度已发生翻转。惜物不再是令人称赞的品行,反而有时会被人诟病。
 
  结婚时买的双人布艺沙发,时过五年,被小儿涂上颜料和油渍,但并不影响使用。每次来客人,总有人提问为何不换一个新的?或委婉地开导我,生活不要太节省啦。起初我都回应自己的态度:“还能用,没有必要更换。”可传来的是一双双捉摸不透的眼神,抑或再次“好言”相劝。慢慢的,他们再问时,我便一脸奉承地回答:“正准备换呢!”心想,一件还能用的旧家具,就那么与他们格格不入吗?
 
  去年,乡下一个堂叔进城。我尽地主之谊带他玩了两天。自我感觉招待得体。没料到,几日后乡下母亲打来电话闲聊,说堂叔回去就跟村里人讲,我在外混得不咋地,连着几天都穿一套旧衣服。我哑然失笑,无言以对。两天的招待,吃住都没问题,却因一件旧衣认定了我的生活近况。这未免太片面了吧。妻子听后,埋怨:“让你把那些旧衣扔了,买几件新衣穿穿。就是不听,又不是买不起。连我爸妈都讲你穿着太寒碜。”原来,不止乡下堂叔,城里的岳父母也一样,被虚荣浮躁的风气同化。
 
  一个朋友开玩笑,都像你这样,一件衣服穿几年,那服装店早倒闭了。我想,惜物与发展,应该没有逻辑关系。惜物不会阻碍发展,发展也不是靠浪费的陋习换来的。自然生长的草木,社会生产的衣食,这世间万物皆来之不易,应该珍惜着使用。
 
  懂得惜物的人,内心一定是柔软的、慈悲的。正如花森安治所说“‘惜物’这件事,没有柔软的心地,就做不到。”珍惜自然馈赠,珍惜彼此劳动,珍惜自己选择,惜物就是积德纳福。不管什么年代,惜物都是优良的品性,值得传承的家风。


    作品集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