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加众志成城
2021-08-28 网友提供 作者: 疏泽民 点击:次
“早已森严壁垒,更加众志成城。黄洋界上炮声隆,报道敌军宵遁。”这是中学语文课本上耳熟能详的《西江月·井冈山》。
因了这句“更加众志成城”,我们来到湘赣边界的井冈山,沿着丛林间拾级而上的石阶,抵达黄洋界哨口。
哨口边一座突兀的小山包上,挖出了一条宽约两米的壕沟。紧临壕沟的山坡上,密密麻麻地生长着两三层楼高的松树,遮天蔽日,郁郁葱葱。讲解员告诉我们,当年红军就是在这条战壕里,凭借天险,依靠群众的力量,粉碎了敌军的“会剿”,保卫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待参观的游客远去,我在战壕里静静地多呆了一会,仰望参天苍松,耳听松涛低吟,眼前仿佛滚动着九十多年前的战斗画面:炮火纷飞,硝烟弥漫,井冈山军民同心协力,携手筑起坚固的钢铁长城。
黄洋界哨口趴着一架重新涂了黑漆的迫击炮,炮口直指两山之间的山谷。这条山谷是从湖南方向进入井冈山的必经之路,是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北大门。站在瞭望高台上极目远眺,两侧陡峭的群山如奔腾的战马,起伏跌宕,逶迤而去。峡谷幽深险峻,仿佛群山被撕了一道豁口,豁口由窄渐宽,直至与远方开阔的地平线相连,与苍茫的天边相融。俯视峡谷内的盆地,全是扁平的云海,有的像铺了一床洁白的棉絮,有的像皑皑白雪茫茫一片;而更远处的云海,则像白浪滔天的汪洋大海,海洋深处,便是湖南境内的炎陵。站在哨口放眼四望,周围群峰耸峙,重峦叠嶂,绿树满坡;而哨口前方峡谷与平地,烟波浩渺,天地相连,蔚然壮观。站在“一览众山小”的石阶上,犹如置身实景山水画廊,一时竟分不清南北西东。我张开双臂,做出飞翔的姿势,情不自禁地呼喊:黄洋界,我来啦!
真的来啦。很久以前,我就期盼着能去一趟井冈山,缅怀先烈,涤荡灵魂。这次终于沿着革命前辈的足迹来到井冈山,在这座红色熔炉里接受理想信念教育,接受井冈山精神的洗礼和钢铁意志的锤炼。
井冈山是一座绿色自然景观和红色人文资源交相辉映的革命摇篮。黄洋界位于井冈山主峰北面,是井冈山瑰丽多姿的哨口。如果不是讲解员深情的讲解,我很难想象,如此美丽的哨口,八十九年前曾遭受过战火的洗劫,著名的黄洋界保卫战在此打响。
1928年8月底,井冈山红军主力第28团、第29团南下湖南作战,湘赣两省的国民党军队乘虚而入,对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发动了第二次“会剿”。他们纠结4个正规团近6000人的兵力,直扑井冈山的北大门黄洋界,妄图一举撕开缺口进而摧毁根据地。面对劲敌,守卫黄洋界不足300人、组建仅3个月的红军31团两个连,在武器弹药匮乏的情况下,连夜动员黄洋界大陇、乔林两个乡的工农武装。当地群众一呼百应,连夜赶削竹钉,编织竹篱,砍削磙木,趁着夜色,在大陇、茅坪两个方向通往黄洋界的两条小路上筑起了竹钉阵,让敌人无法通行;同时在通往哨口的山路上连夜修筑了竹篱笆和铁丝网、礌石滚木阵、壕沟阵、堑壕和石头垒成的掩体等五道防线。整个井冈山群众全线总动员,赤卫队上前线,妇女们作后勤,儿童团、少先队站岗放哨,严防敌探进出,一道铁壁铜墙就此筑成。8月30日,守卫黄洋界的红军在人民群众的支援下,冒着枪林弹雨,凭借竹钉、礌石、滚木、沟壕等坚固的工事和仅有三发炮弹的迫击炮,与强敌展开了殊死搏杀,击退了敌人一次又一次进攻,打得敌人落荒而逃,终于取得了黄洋界保卫战的伟大胜利。
黄洋界保卫战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神奇战绩,离不开党的群众路线。党和红军把井冈山人民紧密团结在自己的周围,筑成一道坚不可摧的钢铁长城,“森严壁垒”,“众志成城”,敌军被迫仓惶“宵遁”。
原来,黄洋界的静美,是红军战士用“小米加步枪”的革命意志和红色政权必胜的坚定信念夺来的,是革命烈士用坚贞不屈的鲜血和视死如归的生命换来的,也是井冈山人民用众志成城的意志和精诚团结的力量换来的。
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东西,显得弥足珍贵。譬如美丽如画的黄洋界,景色秀美的井冈山,以及当今我们衣食无忧的幸福生活,都珍贵得让人舍不得辜负。
站在黄洋界哨口,眼观云海翻卷,耳听风吟浅唱,不由心潮澎湃,浮想联翩。
从黄洋界下来,我的耳边再次响起讲解员领着我们颂读的毛泽东题写的《西江月·井冈山》:
山下旌旗在望,山上鼓角相闻。敌军围困万千重,我自岿然不动。
早已森严壁垒,更加众志成城。黄洋界上炮声隆,报道敌军宵遁。
“到处莺歌燕舞,更有潺潺流水,高路入云端。过了黄洋界,险处不须看。”云遮雾掩的黄洋界,是大自然的长轴画卷,是历史长河中的巍然丰碑,是理想信念教育的鲜活教材。它告诉我们,坚持党的群众路线,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群策群力,便能取胜,因为“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