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生不长,愿你活出自己喜欢的模样
时间:2021-03-18 作者:甘蓝蓝 点击:次
朋友圈看到大学室友晒出她和学生的合影,她在自己35岁的时候终于到了北京,做了一位大学老师,比她大学时设想30岁之前在北京有一份稳定工作的目标,晚了五年。
读本科时,她是全系最优秀的学生,连续四年拿国家奖学金,毕业保送本校研究生。那时候,她的目标是考上中国传媒大学的博士生,去北京工作。
意外的是,读研究生时,她的父亲忽然生病,母亲也一时没了主张。家里只有她和一个妹妹,妹妹还在读大学,凡事都要靠她做主。
为了方便照顾父亲,她研究生毕业后回到家乡,在当地一个中专做老师。
等到父亲的身体逐渐恢复了,她又把考博士的梦想提上日程。
考博的路并不顺利,她想考的老师每年只招收三个学生,前两年都落榜了,第三年才有了到传媒大学学习的机会。
那时候她每年1月份到北京参加考试,都会住在我家,我们一起聊天,她说起照顾父亲的辛苦和考试的不易,感慨说:“本来是一条直路,为了中间的一个意外,我多走五年弯路。”
好在有她的坚定和坚持,就算经历了一些挫折,总算实现了自己的目标,在北京有了稳定的工作。
人这一辈子,最难的,也是最值得骄傲的,就是活成了自己,把生活过成了自己想要的样子。
有的人起点很低,但目标坚定一步步脚踏实地,一手烂牌打得风生水起;有的人生来就比别人拥有更多的资源,但却一直做着自己不情愿做的事,把生活过得一塌糊涂。
在一次心理学交流的会上,曾经遇到一个中年女人。
打扮入时、一身穿戴都是名牌,但是脸上没有半点富足生活该有的舒坦样子,满脸愁容,总是唉声叹气。
和她聊到原生家庭的问题,她控诉起自己的父母。
小时候,她喜欢唱歌跳舞,一心想要考艺术生,但是父母都很传统,觉得一个女孩子在台上唱唱跳跳不像样子,还是找个稳定的文员工作最好。
考大学的时候,她想趁机去外地读书,摆脱父母的控制,但是父母说:“你留在本地,我们还能照顾你,等你毕业了,找工作的门路也更多些。”
于是她在本地读了一个会计专业,毕业后到父亲朋友的工作工作。
家里很快又找到合适的结婚对象,男孩家庭富裕,一家人都觉得她文静、温和,很喜欢她,就这样,她按照父母的意愿结婚生子,有了很富足美满的生活。
可是每当她看到那些去了一线城市闯荡的同学,在外面叱咤风云的样子,就替自己惋惜。
原本,她也可以拥有那样五彩缤纷的生活,周末去喝喝咖啡、看看话剧、听听演唱会,而自己却只能留在家里带孩子。
为此,她怨恨了父母很多年,认为是他们的控制把自己困在了小城无聊的生活里。
后来学习了很多心理学、原生家庭的课程,才发现最应该怨恨的,其实是自己。她享受了被控制的好处,有人照顾、工作稳定、丈夫经济条件好,就要承受放弃梦想的失落。
就算当下的生活不是自己想要的,但也是自己选择的。
她说:“我直到40岁才知道,如果你自己不去尝试,不去突破,不去坚持,那么你的梦想只能成为一个遗憾而已。”
是啊,曾经,每个人心里都有一个未来理想的自己,也许是当作家、用笔写尽天下事;也许是相夫教子、家庭幸福;也许是去很多美丽的城市,见更大的世面,但是活着活着,有些人的梦想成了空想,有些人的梦想成了现实。
有些人迷失了,一次次做着被动的选择;有些人始终清醒,坚持自己为自己做决定。
前者也许活得很舒服,后者却注定辛苦,但是就像北野武所说的:“虽然辛苦,我还是会选择那种滚烫的人生。”
作家林清玄写过一个故事,小时候,他考试考得好,老师送给他一张世界地图。
那时是冬天,家人在浴室里洗澡,他负责在外面烧水。一次,他边烧水边看地图,看到埃及有尼罗河、金字塔、人面狮身像,对那里充满了向往,一时就忘了烧水。
父亲从浴室里冲出来,问他干什么,水都凉了。
他说在看世界地图,长大了一定要去埃及。
暴躁的爸爸给了他一巴掌,说:“我保证,你这辈子都去不了这么远的地方。”
林清玄委屈又不服气,他一边烧水,一边下决心:“我的生命不要被保证,长大后一定要去埃及。”
后来,他坚持写作,服兵役的时候每天军营6点吹响起床号,他都是4点就起来写东西了。
26岁,他获得《中国时报》文学奖;30岁时,他成了台湾作家中最高产的一位。
有钱出国旅行了,他的第一站就是埃及。
他在埃及生活了三个月,在金字塔下面给父亲写明信片,接到明信片的爸爸说:“这一巴掌打的,一巴掌打到埃及去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