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校边界何在?师道之不传也久矣(2)
时间:2018-10-19 作者:杨早 点击:次
前段时间,我参加了推荐免试研究生的面试。有一位外地女学生,在报我的四名学生中并非最出色,但是平均下来,分数最高,按规定我就必须招之,否则公示出来她一闹,研究生院会很麻烦。这其实很不符合“师道”,但我也从了,规则嘛,说好了就执行。
谁料录取通知发出,该生就在北京,一不接受,二不拒绝,打电话不接,处于失联状态。
我跟教秘分析:该生又没有调剂等情况,必然是在等另一所学校的通知,再定取舍。但这种情况,一般可以向发出录取通知的学校说明,双方协商一个最终截止时间。失联算咋回事儿?
而且,这事背后有父母的介入。你看研究生考试,父母陪同来京,笔试时在考场外守候,体检报告是父亲来代交的。关键是联系不上该生,致电其父,回称“我们也联系不上她”……那您还不报警?这都四五个小时了。
我跟教秘说,这种学生太自私,因为你及时拒绝,后面排第二的考生还可以递补,现在你搞这一出,时间不等人,二三四名都被调剂到别的专业了,你再来拒绝,老师与同年都被你闪了——现在就已经是这样了。更糟糕的是,整个招生工作万事俱备,除了她这股东风。
我让教秘用短信与邮件通知该生及其父亲,中午十二点前必须回复,否则我们就拒绝招收她。十一点五十七分,该生打通教秘电话,说她此前一直打不通办公室的座机(差点儿大家就信了),现在呢,她要求到晚上再给答复。
教秘都气笑了。姑娘,这世界不是围着你转动的啊。
我也是这个意思,宁愿今年浪费名额不招研究生,也不招这种学生。最后是拒了。
上周钱理群老师出来参加活动,报名群里有人问:就是那位说精致的利己主义的吗?
我顿时哑然失笑:万不料钱老师今日唯以此知名。实话说,同是利己主义,我宁愿对方精致一些,自私是人的本性,但精致一些,至少不会肆意越界,肆意破坏规则。像某些学生及其家长的行径,粗糙得一塌糊涂。家校之间,还能不能正常地交流?
无数家长抱怨老师将教育重责推给家长,又有无数老师抱怨家长让学校教育变成动辄得咎的艰难工作,这种困局如何打破?我跟你一样,都在等着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