们为何迷信保质期
时间:2018-01-09 作者:路易莎·卡斯顿 点击:次
你知道“最迟销售”日期吗?它也叫“保质期”,甚至有人更委婉地称之为“享用日期”。无论哪种叫法,其实它们基本上都属于商业营销中的措词,而与食物本身的新鲜和安全与否甚至没有太大关系。
最近,哈佛大学食品与政策法研究所编制的美国各州简报显示,虽然保质期并非是政府要求或规定的,但是它已经融入到美国的食物与消费文化中,没有标注生产或限用日期的食品是绝不可能在超市销售的,而且食品一旦过期,就要马上下架销毁。随之而来的后果是,美国人开始忘记如何去明智地购买食物、有效地烹饪,也不会用嗅觉去辨别食物是否变质。
如今,餐桌上食物的浪费程度已经大到惊人,尤其是在食品安全难以保障的背景之下。在全球范围内,我们浪费掉将近40%的种植物与加工食物。人类加工、运输以及其他因素造成的延迟,使得很多食物在到达消费者手中之前就已经变质。而根据美国自然资源保护委员会的数据,全世界捕获的鱼类有20%甚至在船只抵岸之前就因不符合质量标准而被扔掉了。
就“保质期”来说,这是由生产厂家、包装商和销售商共同决定的,虽然依据的是产品原料、运输和储存条件,但定这个日期,也与营销环节相关。
实际上,设立食物的保质期对提高食品安全和改善公众健康并无太多益处。世界上由食品传染的疾病几乎都不是由长期存放的食品引起的。例如,常见的污染菌李斯特菌、沙门氏菌等并非是因为食物在冰箱里存放过久而产生的。
在我小时候,母亲总是相信任何食物都是可以食用的,在饮食上并没有太多的顾忌。然而,尽管从小接受的是这样的教育,长大以后我却认为,如果孩子们喝了过期两天的牛奶就会生病。如今,我正在反思自己对标签的这种迷信,避免成为一名保质期的“瘾君子”。
现在我知道,如果食用了过期的蛋黄酱,天不会塌下来,我们也不会因此而生一场大病。当然,如果它闻起来或者尝起来味道很怪,则另当别论了。但这不正是我们的嗅觉和味蕾所应当起到的作用吗?标签上的保质期也许并不是唯一值得依赖的。
因此,请无视那些“最迟销售日期”吧!尝一口牛奶,用不太新鲜的蔬菜炖汤,用自己的鼻子和眼睛来辨别食物的好坏。让我们重新用常识和自己的感官来正确对待食品的质量。如果我们能减少自家的浪费,也许我们能扭转只迷信保质期的负面效应。最终,这样的习惯能大量减少食物的浪费,而照样保证我们的健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