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枫轩 > 雨枫书屋 > 经典评论 >

王二的水井和中国的油价

王二的水井和中国的油价
 
  王二所在的村子缺水,整个村子就王二家的院子里有一口小水井。过去村里的百姓生活得简单,不要说洗车了,那个时候根本就没车,就是洗澡都不是很频繁,所以那个时候一口井也够用了。那个时候也没人管井,谁家想去打水都可以,水是不要钱的。
 
  后来,老百姓的生活开始变好,不少人家里都买了车,卫生习惯也改变了,村里的水马上就开始紧张。很快,光靠那口井已不够了,村里得花钱从外面运水进来才行。不过因为水多年以来一直是不要钱的,村里也不太好马上就开始收很高的水费,只能象征性地收一点。水价不高,大家又习惯了用水,水的用量开始爆炸似的增长。
 
  问题是外面的水可不便宜,而且整个村子新增加的用水每一滴都得从外面运进来。这不仅在经济上是一笔巨大的开销,还有一个稳定供应的问题。谁能保证每天送水车都能按时把水运进来?
 
  于是村里有人出主意:那就提高水价吧。水价提高可以减少对水的需求,改变浪费水的习惯,最后可以缓解对村外水的依赖。王二对这个提议尤其支持,提高水价,他家的井水也能卖一样的价钱,那岂不是一笔飞来横财?村里的大部分居民自然很反感这个提议:这不是苦了村里的老百姓,最后让王二一家发横财?
 
  国际油价在2010年中期以后一路上扬,很长时间都处于100美元一桶的上方。国内的成品油价格也随之上调,加油站里的汽油价格也达到了中国历史上的峰值。每到这样的时候,中石油和中石化两大石油巨头的巨额利润、垄断地位和薪资水平就会成为众怒所指。同样的情绪在其他国家也很常见,只是矛头不太一样。美国每当油价高涨,就会有议员跳出来要求调查石油公司是否操纵价格;英国碰到了油价高涨,就会有人抗议政府燃油税过高。说实话,英国和西欧的税确实很高,北京的汽油价格高的时候7元多一升,而同一时期伦敦的油价折合成人民币超过13元一升,这中间很大一部分是税。从对燃油征税的角度来看,绝大部分发达国家的税都比较重,包括英国、日本,甚至加拿大。美国是发达国家中的一个例外,税相对较轻,这也使得美国的油价比所有这些国家的都低很多,也比中国的低。
 
  回到中国的油价,这里面其实有3个经常被联系起来但应该分开理解的问题:油价水平、成品油的定价机制以及石油公司的垄断和利润。
 
  让我先谈比较简单的,也就是石油公司的垄断和利润。这个事情在我看来,类似于回答下面这个问题:是不是因为王二家里有村里唯一的水井,也就是垄断了水源,所以不管水价是多少,王二都应该享受全部的利润?答案显然是否定的。中国石油公司的垄断地位是行政赋予的,无论是在上游还是在下游。所以,不能因为把大庆油田交给了中石油开采,所以开出来的油获得的利润就都归中石油支配。不能因为走遍全中国,绝大多数加油站碰巧不是中石化的就是中石油的,这些加油站的利润就应该全部由中石化和中石油支配。当然更不能因为一个打字员碰巧是在中石化里打字,挣的钱就该比一个普通的打字员高好几倍。但这是一个宏观问题。这也不只是石油公司的问题,很多别的国企也有类似的问题。这个问题的解决应该是在宏观尺度上实现。王二所在的村子可以一起决定,王二院子里水井的利润由全村一起分享,而不是王二一个人拿,这个决定是可以和水价具体是多少完全分割的。对石油公司的利润,或者更广义的国企的利润,中国也一样需要一个宏观的解决方案。具体的方案是什么可能很复杂,但方向应该很清楚:国企的利润应该给全国人民提供福利,而不是只给国企自己的员工提供福利。
 
  让我再说稍微复杂一点的,也就是成品油的定价机制。中国的成品油价目前仍然是由发改委说了算。2009年1月之前,成品油的调价机制几乎完全是不透明的,国际油价涨的时候成品油价未必上调,国际油价跌的时候成品油价反而可能上调。2009年1月之后,成品油定价机制进行了改革,尽管调价的机制仍然十分复杂,透明度仍然有限,但改革的方向使得成品油的定价和国际市场原油的价格联系起来。这是向正确方向迈出的一小步。让成品油价的变动反映成本的变动,这是一件很自然的事情。任何试图通过行政手段稳定成品油价的行为,最后导致的只会是成品油价和原油价格的脱节,这不仅缺乏透明度,而且会带来严重的扭曲。原油价格涨的时候成品油价不涨,最后就只能是通过财政来补贴烧油,烧油越多的拿的补贴也越多,这是一种非常累退的补贴方式——你希望补贴的是生活困难或受到影响的人,不是开奔驰、宝马的人,但最后得到补贴最多的恰恰是开奔驰、宝马的。原油价格跌的时候成品油价不跌,最后全部都变成了石油公司的额外利润,难道石油公司的利润还不够高吗?因此,高度透明、与原油价格挂钩的成品油定价机制,应该是继续努力的方向。
 
  最后让我说可能是最有争议的,也就是油价的水平。中国税后的成品油价格比美国的高,这一直是公众关注的焦点。中国油价的绝对水平是不是太高了?对消费者而言,油价自然是越低越好,因此从消费者的角度说,大多数人可能会认为中国的油价太高了。不少人觉得,如果把过路费等各种成本考虑进来,再考虑我们的收入水平,相对应的开车成本中国更是太高。这些看法都有道理,但我们也得从更大的图景来看这个问题:节能减排、交通拥堵和能源安全都意味着,结构性调高终端油价也许才是正确的方向。
 
  通过提高油价的方式来减少能耗,引导节能技术的发展,缓解交通拥堵,这是基本的经济学ABC。这未必是一个受欢迎的选择,但恐怕是最有效的方式之一。美国的油便宜也导致了美国的生活方式“油耗”极大,一个简单的比较是人均耗油量。在2008年,美国平均每人每年用油超过22桶,日本是不足14桶,而油价相当于美国油价两倍多的英国,人均用油只有不到美国的一半,是10桶。这些国家的发展水平类似,基础能源的结构也比较类似,人均用油量有这么大的差别,油价的差别怕是很重要的因素。


作品集关于经济的文章 郭凯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