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樟柯及我们这个时代的变与不变
时间:2015-11-18 作者:异见 点击:次
有人说,贾樟柯新作《山河故人》像流水账一样没有主题。可这不正象征着我们的人生吗?我们大多数人的人生不都是随波逐流,顶多激起几朵浪花。
再说了,如果一定要找主题,这部电影的主题其实也很鲜明。那就是如片名所言,山河依旧在,几度故人回。电影中,明末的文峰塔及周边一直在建设的仿古建筑反复出现,不言而喻地象征着山河依旧在。可几度故人回?去世的沈涛父亲再也回不去了,张晋生也因涉及腐败而不敢回了,张晋生的儿子张道乐虽然胸口挂着钥匙却也不能回……
山河依旧在,几度故人回?其实,这隐喻的是我们这个时代变与不变的关系。在我们这个快速转型的时代,可能只有文峰塔及仿古建筑永远不变,其他的一切都在变。张晋生从汾阳到上海再到墨尔本,沈涛从小学老师转为老板,一身抱负的梁子带着重病回来,2025年触屏透明电脑已普及使用……
可发生了这些剧烈变化,又能如何?张晋生面向碧海蓝天却只能天天玩枪,沈涛成了老板依旧单身,梁子只能望着笼中老虎徒自神伤,电脑再发达依然不能真诚交流。可见,有得必有失,外在的物质并不一定能带来内在的幸福。这些道理也是恒古不变的吧。
还有人说,贾樟柯变了,从叙述自身经验转变为描写更宏大世界,甚至科幻世界。但在我看来,贾樟柯依旧没变,依旧在为自由而舞,为公平而鼓,为“弱势群体”而呼,顽强地追寻着现实的真相与艺术的真谛。他这部作品也依旧闪烁着“刺眼”的现实光芒,直面现实穿透现实,让人无限感慨。相应地,张艺谋却一直在与时俱进时刻变化,忽为艺谋,忽拍大片,忽当“国师”,而最终迷失了自己。
实际上,贾樟柯作品的主题向来是紧抓变化,如著名学者汪晖所言:“贾樟柯电影的中心主题是变化,不仅是《三峡好人》,而且从《小武》到《世界》,变化是一贯的主题,渗透在所有的生活领域和感情方式之中。各种各样的叙事要素围绕着变化而展开,故里正在消失,婚姻、邻里、亲朋的关系也在变异,伴随这个变化的主题或不确定性的主题的,就是对于不变或确定性的追寻。”时代的变迁和动荡都深刻地体现在贾樟柯的作品中,他以日常生活的细节、小人物和历史汪洋中孤岛般的片段,刻录了当代中国巨大、复杂和丰富的社会变化,揭开了时代的漂亮面纱。歌舞升平的“世界”里,建筑工人为了多赚点钱晚上加班摔死;功德无量的“三峡”中,到处被拆的房子,流汗而沉默的人们;繁华的“二十四城”前,作为国家主人公的工人的失落;无奈的“天注定”下,普通百姓的徒自挣扎与反抗……
这才是真实的中国,一面是令人炫目的乐观与美好,一面是催人泪下的悲苦与绝望。如贾樟柯所言:“一方面是各种各样的秀场歌舞升平,一方面是数以万众的人失去工作;一方面是高楼大厦拔地而起,一方面是血肉之躯应声倒下。”贫富悬殊、环境恶劣、腐败猖獗等问题依旧在给我们这个盛世大国脸上抹黑。
唯有感知社会底层的生存呼唤,正视被繁荣遮蔽的荒凉,直面并勇于祛除其中的深层弊端,我们的中国梦才能真正实现。这是国家的责任,也是社会中我们每个公民的责任,更是以社会良心著称的知识分子的责任。我们也许没有手术刀,但至少还有笔还有镜头;我们也许不能改变现实,但我们可以批评、建言现实,即使再退一步至少我们还能记录现实。在面对我们内心的堕落、黑暗和私欲的时候,我们能不能像贾樟柯一样,用良心和勇气直面现实?
变化越是日新月异,不变越能体现其价值,就像《山河故人》中一直耸立的文峰塔,就像贾樟柯一直“御用”女主角赵涛,就像一直直面现实、记录现实的贾樟柯。在“乱花渐欲迷人眼”的变化中,我们应该像贾樟柯一样坚守某些东西,“浅草才能没马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