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赖群小,国乱身亡
时间:2015-10-30 作者:刘再生 点击:次
君子为什么斗不过小人(全文在线阅读) > 3信赖群小,国乱身亡
春秋时期,兼并战争异常激烈,各诸侯大国都想称霸。各国君主纷纷寻找能人志士,为己所用。齐桓公经齐国大夫鲍叔牙的推荐,重用了具有经天纬地之才的管仲。管仲名夷吾,字仲。他智佐齐桓公成为“春秋五霸”中最早的、也是最强大的一位霸主。管仲不但能够建法立制,是个伟大的政治家,而且在识人方面也有独特的见地。齐桓公与管仲之间关于如何识人有一段经典的对白,对后人有极其重要的借鉴作用。
周襄王七年(公元前645年),管仲患了重病,齐桓公去探望他,询问他谁可以接受相位。管仲独特的见解成就了一段识人经典对白。管仲说:“国君应该是最了解臣下的。”齐桓公便要选任鲍叔牙。管仲诚恳地说:“鲍叔牙是君子,但他善恶过于分明,见人之一恶,终身不忘,这样是不可以为政的。”
齐桓公问:“易牙怎么样?寡人吃饭觉得没有什么味道,易牙将自己三岁的儿子煮熟给我吃,这个人真是算得忠心啊!”管仲说:“爱自己的儿子乃是人间常情,易牙对自己的亲生儿子都不爱,如此残忍的对待,那么对君王又有什么做不出呢?这样的忠心实在是不可相信。这种违背常情的人,他日必定成为乱党。”
齐桓公又问:“启方如何?启方服侍我已经有15年,丝毫不敢懈怠,他连父亲死都不敢回去奔丧,也算是个忠心的人。”管仲答道:“卫公子启方舍弃了做千乘之国太子的机会,屈奉于国君15年,父亲去世都不回去奔丧,如此无情无义,没有父子情谊的人,如何能真心忠于国君?况且千乘之封地是人梦寐以求的,他放弃千乘之封地,俯就于国君,他心中所求的必定过于千乘之封。国君应疏远这种人,更不能任其为相了。”
齐桓公赌气地说:“易牙、启方都不行,那么竖刁怎样?他宁愿自残身肢来侍奉寡人,这样的人难道还会对我不忠吗?”管仲摇摇头说:“不爱惜自己的身体,是违反人情的,这样的人又怎么能真心忠于您呢?请国君务必疏远这三个人,宠信他们,国家必乱。”
齐桓公觉得管仲像是处处与自己作对似的,便问道:“那你认为谁可以当国相呢?”
管仲说:“隰朋能担此重任。他为人诚实廉洁,能力强。”
齐桓公不以为然,他心想管仲处处反对他所提名的人,说不准有什么私心吧。
一年以后,管仲死了,齐桓公并没有听进管仲的忠言,而是凭一己好恶重用了易牙等三人,结果酿成了一场大悲剧。两年后,齐桓公病重。易牙、竖刁见齐桓公已不久于人世,就开始堵塞宫门,假传君命,不许任何人进去。有两宫女乘人不备,越墙入宫,探望齐桓公;桓公正饿得发慌,索取食物。宫女便把易牙、竖刁作乱,堵塞宫门,无法供应饮食的情况告诉了齐桓公。桓公仰天长叹,懊悔地说:“如死者有知,我有什么面目去见仲父?”说罢,用衣袖遮住脸,活活饿死了。
桓公死后,宫中大乱,齐桓公的几个公子为争夺王位各自勾结其党羽,互相残杀,致使齐桓公的尸体停放在床上六七十天无人收殓,尸体腐烂生蛆,惨不忍睹。次年三月,宋襄公率领诸侯兵送太子昭回国,齐人又杀了作乱的公子无亏,立太子昭为君,即齐孝公。经过这场内乱,齐国的霸业开始衰落。
灵魂透视:
桓公因为听不进逆耳忠言,亲手培养了自己的掘墓人。但小人是不太好识别的,有一些小人把自己隐藏得很深。齐桓公的悲剧就在于他在晚年的时候辨别不清谁是君子,谁是小人。连管仲这样的贤相所说的话他都听不进去,最后活活被小人给饿死了。可见,与人交往,识人辨奸是至关重要的。辨奸,不仅仅需要一双明亮的眼睛,更主要的是要具备君子的情怀,昏庸之人,哪里能辨得出奸人的面目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