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道文化”的破解之道
实际上落笔到此,关于“知道文化”的破解之道已经水到渠成了。 我们能用什么利器来破解这“知道文化”呢? 显然是用“习惯”——用“广义习惯”,用只有“历史上寥寥无几的智者”才能领悟到的这种“广义习惯”。 因为很显然,当我们抓住了“广义习惯”所涵盖的各种决定我们命运的最重要、最基本的特质,当我们下功夫去将它们一一化为自己的习惯,这些特质就会自然而然地融入到我们的血液里,渗入到我们的细胞内,化入到我们的生命中。而到了此时,“知道文化”也就不攻自破了。因为既然成了习惯,你就一定会做到、必然会做到、肯定会做到。试想—— 倘若终生学习已成了你的习惯,那你怎么能做不到时时学习呢? 倘若积极心态已成了你的习惯,那你怎么能做不到情绪高昂呢? 倘若锻炼身体已成了你的习惯,那你怎么能做不到时常锻炼呢? 倘若爱人如己已成了你的习惯,那你怎么能做不到慷慨热情呢? 倘若做事认真已成了你的习惯,那你怎么能做不到凡事负责呢? 倘若清正廉洁已成了你的习惯,那你怎么能做不到为官清廉呢? 倘若专心致志已成了你的习惯,那你怎么能做不到读书用功呢? 倘若观赛礼仪已成了你的习惯,那你怎么能做不到文明看球呢? 倘若遵纪守法已成了你的习惯,那你怎么能做不到奉公守法呢? 倘若企业优质产品、优质服务所需要的每一个细节、每一种规范、每一种量化标准成了每个员工的习惯,那我们怎么能做不到顾客满意、社会满意、老板满意、员工自己也满意呢? ……总之,“知道,更要做到”。当我们把我们所知道的各种最重要的观念、原则、美德、态度、方法都化为习惯,我们就不仅“知道”,而且一定会“做到”,必然会“做到”,肯定会“做到”。这是习惯的各种基本特性所产生的必然结果,也是本书所提出的最核心的理念。 也许你难以置信,但如果你翻开我们人类几千年的文明史,你便会发现,原来这还是我们人类几千年文明史的智慧结晶。
请允许我引经据典
“知道,更要做到”:人类几千年文明史的智慧结晶 “知道,更要做到”——架起“习惯”之桥,使我们从“知道”的此岸,抵达“做到”的彼岸——这是我们人类几千年文明史的智慧结晶。对于这一点,你听了也许会瞪大眼睛惊呼起来——这可能吗? 是的,听到此,你很可能会难以置信。但请你相信我此时对你的一片挚诚。因为作为一个年已花甲的长者,我没有必要在你面前将一样东西无限地夸大、拔高。 为了让我们对这个事关重大的社会问题有一个最恳切的探讨,请允许我引经据典,从以下几下个侧面一一加以阐述。我相信,当你耐心看完我的阐述,一定会有一种茅塞顿开之感,并会从内心深处确信我所谈的一切对你人生的价值。
人类先知最富睿智的箴言
为了与你一起来探讨这个重大的社会问题,我们不妨先来看看人类的一些先知们在这个问题上最富睿智的箴言。 还记得我们儒家经典最有代表性的《论语》开篇第一句说的是什么吗?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你看,这儒家经典开篇第一句就出现了一个“习”字,就在强调“习”的重要和意义。而如果我们细细品味,这“习”不就是“学习”的“习”吗? 那我们老在说“学习”——企业要成为学习型企业,城市要成为学习型城市,国家要成为学习型国家——那究竟何为“学习”呢? 以上这句出自我们中华民族最伟大的教育家孔子之口的经典名言,不就再清楚不过地告诉了我们——所谓“学习”不是指别的,而是指“学”了还要不断“习”、时时“习”。因为只有不断“习”,才能温故知新;只有时时“习”,才能熟能生巧;而对许多其他东西,也只有不断“习”、时时“习”,才能“习”而成“惯”,才能变“知道”为“做到”。 可我们目前有多少人在“学而时习之”呢?依我之见,我们几乎大部分人都把“学习”两字的本义给忘记了。学而不习、知而不践、说而不行、言而不信,反倒成了时尚。 我们再来看看总结了我们几千年文化的《三字经》开篇第一句又是如何说的: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这《三字经》开篇第一句也不约而同地出现了一个“习”字,也在强调“习”的重要和意义。那这里的“习”是何含义呢?如果说《论语》中的“习”还有温故知新、熟能生巧的含义,那这里的“习”显然就完完全全是指“习惯”了。它分明就在告诉我们:我们人性原本是善的,先天的个性虽有差异,但总体差异并不是很大;而到了后来,我们人与人之间之所以有如此大的差异,也就差在这后天所养成的各种不同习惯上。 是的,我们人与人之间有如此大的差距,主要就差在这后天的习惯上。而正因为此,在《儿童教育就是培养好习惯》(由我国著名儿童教育家孙云晓和著名心理学家张梅玲教授联合主编)一书上,你竟还能看到世界行为心理学鼻祖华生如下的一段经典名言: 给我十来个健康的婴儿,形体良好,并在我自己独特的世界里让他们长大,我担保随便从中挑选一个,就可以把他训练成我可能选择的任何类型的专家——医生、律师、艺术家、商界巨贾,甚至乞丐和大盗,而不管他的天分、倾向、能力、职业和他祖辈的种族是什么。这位心理学大师的这段名言是否需要商榷,我们姑且不论。但如果他真要去实施,他将从何着手呢?毫无疑问,他一定会从习惯着手。而环顾我们四周,实际情形不正是如此吗?不同的环境,养成不同的习惯,不同的性格,从而带来不同的命运。关于这一点,哈佛历史上、也是美国历史上最伟大的心理学家威廉·詹姆士就说出了下面脍炙人口的经典话语: 播下一个行动,收获一种习惯; 播下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 播下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而古希腊几乎最富盛名的哲学家亚里士多德则在2000多年前就说出了这样一句充满睿智的话: 人类的行为总是一再地重复,因此,卓越不是单一的举动,而是习惯。应了以上箴言,我国现代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则谆谆教诲我们: 凡是好的态度和好的方法,都要使它化为习惯,只有熟练得成了习惯,才能一辈子也用不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