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枫轩 > 雨枫书屋 > 经典散文 >

隋炀帝杨广:中国的堂吉诃德

    当猝死的隋王朝在一片硝烟中成为任人评说的历史之后,历史佬儿也终于在一团乱麻里理出了头绪—原来,这个王朝命运的路径选择最初取决于隋文帝的一个念头。

    是不是太迫不及待了

    隋文帝杨坚其实已经痛苦很长一段时间了,因为杨勇不争气。

    杨勇是他的长子。N年前,隋文帝就已按照嫡长制的原则立他为太子。

    但这个太子却很另类。

    比如他疯狂地喜欢马。为了这个疯狂喜欢,他甚至用锦绣来装饰马鞍,全然不顾他老爹艰苦朴素的优良传统。

    还比如他喜欢女人。当然,男人喜欢女人并没有错,但错的是他不喜欢父母为他明媒正娶的那个女人—太子妃元氏,而是喜欢搞一夜情。几次下来,他就不小心把工匠的女儿云氏的肚子给搞大了。杨勇一不做二不休,干脆把云氏娶进宫来当小老婆。如此一来,元氏的地位就更低了。

    杨勇这么干,不仅隋文帝皱起了眉头,他妈独孤皇后也皱起了眉头。因为独孤皇后喜欢元氏,她不忍心这个儿媳受委屈。

    不过人世间的事情经常是匪夷所思的。就在云氏娶进宫来没几天,元氏竟然死了。由于没有任何先兆,所以元氏之死就显得很突然,也显得很可疑。

    独孤皇后怀疑是那个工匠的女儿搞的鬼,而且得到了儿子杨勇的支持。

    当然这仅仅是怀疑,因为没有任何证据能够证明这一点。但一个显而易见的事实是,从此以后,太子所在的东宫里传出的欢声笑语显得更欢快了。这是一种没有受到一丁点儿压抑的欢快,这是只有出身于工匠世家的人才能发出的欢快。

    独孤皇后几乎是忍无可忍了,但她却无可奈何—做母亲的,总是要替孩子着想。

    杨勇胡搞,隋文帝也是愤怒的,因为他对男女作风问题一向深恶痛绝。隋文帝和独孤皇后相爱几十年了,扪心自问他觉得自己还是对得起老婆的。当然在这一点上不能不说独孤皇后的管理是很到位的,他的五个儿子都是她一人所生,没有给宫里的其他女人以可乘之机—但杨勇这孩子为什么就喜欢这么拈花惹草呢?隋文帝想不通。

    更想不通的事情紧接着发生了。

    杨勇20岁这年冬至那天。早朝,百官们在皇宫中向隋文帝行礼,表示朝贺。隋文帝愉快地接受了朝贺。

    节外生枝的是,百官们随后作出了一个错误的选择:他们在离开皇宫后纷纷赶往东宫向太子行礼!百官们可能以为,太子20岁了,也该接受一下朝贺了。

    其实,事情即便走到这一步,杨勇也还有挽救的余地。他可以选择闭门谢客或者离宫出走,以表明自己的心迹或态度。但是杨勇没有这样做,他也作出了一个错误的选择:着太子服接受百官的行礼,同时奏响礼乐。

    礼乐齐鸣,这些震耳欲聋的乐曲声不仅在东宫内飘荡,也在东宫外飘荡;不仅飘荡在太子的耳朵里,也飘荡在隋文帝杨坚的耳朵里。杨坚是真痛苦了。他还没死呢,太子就这么搞,是不是太迫不及待了?

    在这个世界上,有些底线是可以碰的,因为它柔软,一碰就弯,但就是断不了;有些底线是不能碰的,因为它坚硬,宁折不屈,一碰就断。

    杨勇这一回是碰到了他父亲的底线,但他不知道父亲的这一根底线是坚硬的还是柔软的,因为父亲没有明白无误地告诉他。父亲什么都不说,父亲沉默了。

    杨勇决定一探虚实,他派出探子跑到父亲的仁寿宫去设法摸清父亲心头的真实想法。杨勇想知道,他这个太子还能不能继续做下去。

    这是一次致命的试探,因为探子没有回来。

    隋文帝抓住了这个倒霉的探子,然后从探子嘴里知道了长子的蠢蠢欲动。但意外的是,隋文帝接下来并没有采取什么雷霆万钧的举动。他依旧沉默。因为有一个难题隋文帝始终没有解决:废太子容易,立太子难。在他的其余四个儿子当中,谁会是新太子的人选呢?

    隋文帝一时拿不定主意。拿不定主意的时候就不拿,这是隋文帝的帝王之道。隋文帝不想在废立之间开启一幕骨肉相残的宫廷惨剧。这是一个为人父者的悲悯情怀。

    作为一个皇帝,在皇权与亲情之间,隋文帝所能做到的差不多也就这么多了。

    疯狂年代里的疯狂石头

    但是杨广却拿定主意要做一块疯狂的石头,一块落井下石的石头。

    杨广做杨勇的弟弟已经好多年了,但是嫡长制的选储原则让他和皇位不可能发生任何关系。因为在这个原则下,哪怕是个废物、是个花花公子,但只要是皇长子,那他就是太子的不二人选。

    所以杨勇是太子,而他不是。

    杨广伤感就伤感在这里,因为他自认为太优秀了。他的个人品质和杨勇比较,那真叫一个天上,一个地下。杨勇喜欢铺张浪费,可他厉行节约。在这方面,隋文帝是深有体会的。有一次他到晋王府(杨广13岁时就被封为晋王,并被任命为并州总管)搞突击检查,有一个细节给他留下了很深的印象:王府的乐器都蒙上了一层厚厚的灰尘。联想到冬至日杨勇在东宫内接受朝贺时礼乐齐鸣,隋文帝真是感慨多多。

    还有杨勇喜欢搞一夜情,拈花惹草,作为弟弟的杨广在生活作风方面就严谨多了。在这方面,独孤皇后对杨广的印象很好。因为杨广经常和他的正妃萧氏在一起有说有笑地向她请安,一副举案齐眉的样子。

    当然杨广最英雄的还在于他的军事才能是如此地出众。公元589年,年仅20岁的杨广成为了这个帝国的最高军事统帅。他带领50万大军开赴南方,以秋风扫落叶般的气势灭掉了陈。由此“天下皆称广以为贤”。

    很难说在这场平陈战争中,隋文帝没有考察杨广作为新太子人选的意思。但是他把自己深陷于耐人寻味的沉默当中。的确,和祖宗流传下来的伟大而要人命的嫡长制作一个PK,隋文帝还是没有足够的勇气。

    杨广平陈时所取得的盖世奇功和许多年来韬光养晦所埋下的伏笔眼看着就要付诸东流,形势真是万分危急。就是在这样的时刻,杨广断然决定:做一块疯狂的石头。

    疯狂的年代里石头也疯狂。

    优秀人物杨广当然不是一开始就要做一个冷面杀手,置他大哥于死地。只是生在帝王之家,兄弟之间不是你死就是我活。这是帝王之家的政治潜规则,也是生活潜规则。躲是躲不开的。杨广很难想象他大哥即位后不会对他下手,因为他太优秀了,优秀的品德,优秀的事迹。他把陈朝都给推翻了,他会不会还要推翻其他什么东西呢?所以他注定会成为未来天子杨勇的头号攻击目标。

    所以杨广要先下手为强。他必须首先对大哥发难,必须要让父亲下定决心,排除万难,重立太子。

    这是杨广最后的机会,他果断地把握住了。

    他不仅把握住了,而且还很有技巧地把握住了。他首先让自己的心腹张衡设法拉拢首席宰相杨素,让杨素在废立太子的问题上作出非此即彼的表态。在巨大的政治利益面前,杨素选择了和杨广在一起。同时杨广在独孤皇后面前进谗言,声称杨勇为求顺利即位几次想杀害他,这让独孤皇后相当愤怒。最后杨素觐见独孤皇后,跪请她支持迎立新太子杨广。

    独孤皇后终于拿定了主意,对长子的失望让她也坚定地和次子杨广站在了同一立场上。一个致命的包围圈就这样在优秀人物杨广的运作下形成了。这是母亲、兄弟、宰臣三位一体结成的政治联盟,他们只要战胜隋文帝心头最后的徘徊,一个王朝接班人的命运就将被彻底改写。

    毫无疑问,杨勇感受到了政治联盟的压迫,但他却无力回击。他的生活智慧差不多都集中在儿女情长方面,他的政治智慧几乎为零。而他以太子身份作出的最后举动竟是请术士来占卜他父亲隋文帝的寿命!也许心地单纯的杨勇是想通过这种方法来知道自己还有多少时间可以与政治联盟进行斗争,但这种极其忌讳的作法最终让隋文帝彻底战胜了心头的徘徊,从而一举作出深刻影响这个王朝命运的重大抉择—中场换人!让杨广成为这个帝国的下一任领导人。

    “自古太子,常有怙恶不悛的不才之人,皇帝往往不忍心罢免,以至于宗社倾亡,苍生涂地。由此看,天下安危,系于储位之贤否,大业传世,岂不重哉!皇太子勇,品性庸暗,仁孝无闻,亲近小人,任用奸邪,所做的错事,难以具述。百姓者,天下之百姓也。我虽然爱自己的孩子,也不敢以一己之爱伤害天下百姓的福祉,听任勇将来变乱天下。勇着即废为庶人,以次子广继之!”

    武德殿内,杨广、杨勇伏地听诏。这是这个新兴帝国一个稀松平常的正午,有着无数的失望和希望。满朝文武一声不吭,各怀心思。作为现实的政治选择,他们心里可能想的最多的是以后怎么和新太子杨广接上线,搞好关系。而杨广却匍匐在地上,长时间不敢抬头,他的低调让隋文帝很是满意。隋文帝觉得,这样的一个接班人,是上天送给大隋的礼物。为了接受这一礼物,他毅然打破了嫡长制的选储原则,从而把自己推到了风口浪尖上。现在看来,这是值得的。

    但隋文帝却不知道,他何止是把自己推到了风口浪尖上,他是把他屁股底下的这个王朝也推到了风口浪尖上。因为貌似低调的杨广简直太能折腾了。

    最后居然把他杨家的江山活活给折腾没了。

    有理想所以爱折腾

    杨广爱折腾那是因为他有宏大的政治理想。

    在他之前的所有成就霸业的帝王当中,父亲还谈不上是他的政治偶像。甚至秦皇汉武也不是他的政治偶像。他的目标是超越他们。

    如果不能绝后,那起码要做到空前。这是新帝王隋炀帝杨广的人生信条。

    所以在他即位仅三个月时,庞大的政绩工程就轰轰烈烈地开工了。他发布命令,征召几十万民工在洛阳以北修建一条长达千里的防线,来阻止突厥骑兵对新都洛阳的攻击。紧接着,大隋帝国最浩大的工程—营造新都洛阳工程开工了。这次被征召的民工达几百万。与此同时,在这个帝国的东部,一条遐想中的连接南北的大运河同时开工,又是多达百万的民工从全国各地被征发出来,日夜兼程奔赴通济渠……

    政绩工程如此浩大又如此密集,杨广一夜之间在大臣们眼里成了那个最熟悉的陌生人。大臣们都不理解这样的折腾有什么意义。在没有战争的情况下骤然迁都,突发奇想要挖一条大运河,他们不知道这个新天子为什么要如此地好大喜功。最主要的是,这个国家的劳力几乎都投入到政绩工程中去了,谁来种粮食呢?没有粮食,那可是要天下大乱的啊……

    但是杨广却不管不顾。他将嘴唇抿得死紧死紧的,什么都不说。什么都不说的杨广在体味做一个伟大帝王的孤独感。自古圣贤多寂寞,杨广相信他也不例外。

    事实上杨广的政绩工程还真的不是做给他自己看的,也不是做给天下苍生看的。他是做给历史看的。

    因为当时的天下确实不太平。国家统一才12年时间,却已发生了四次重大的叛乱,其中的两次还是他亲自带兵去镇压的。最要命的是最近一次,他的弟弟杨谅在山东举起反叛大旗,理由是反对杨广登基,为大哥杨勇鸣不平。杨谅叛乱虽然被镇压下去了,但却给帝国造成了重大损失—长安离山东实在是太远了,得到叛乱消息时,杨谅叛乱已持续了差不多一个月时间。这就像灭火,火势刚起时容易扑灭,熊熊燃烧后再去灭时就要付出巨大的代价。

    所以杨广决定迁都。将帝国的中心从长安转移到洛阳。洛阳居天下之中,离江南和山东都相对近一点。这样起码在火灾起来时,扑火工作可以较快地进行。当然杨广也不是不知道迁都所要付出的巨大代价,但是为了大隋江山的千秋万代,他愿意做那个以身饲虎的傻瓜。

    开凿大运河也是一样,杨广那叫一个用心良苦。统一了,他希望帝国的南方和北方要从对抗走向携手,要增进了解、互通有无,因此必须要有一个管道来作为载体。但是管道不会从天而降,必须人工开凿,所以大运河工程也只能尽快上马。



作品集杨广 堂吉诃德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