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枫轩 > 雨枫书屋 > 人生哲理 >

不相识的子人格

你有几个灵魂(全文在线阅读) >   第四章 >  第一节 不相识的子人格

  一个子人格不认识另一个子人格,主要代表一种自我内部的隔离。我相信这和来访者使用了“隔离”的心理防御机制有关。 
  相互很矛盾的人格之间,容易互不认识。比如,一个人有极为喜欢豪奢慷慨的子人格,还有一个非常吝啬的子人格。来访者在日常生活中认同于前者,不认同后者。他的豪奢子人格不认识吝啬的子人格。这样,隔离形成了。隔离的好处是来访者在日常生活中可以感觉到自己的一致性,“我就是一个大方的人”。他意识不到自己吝啬的行为,也就避免了自我知觉的混乱。如果没有这隔离,他也许就会很迷惑“我究竟是一个大方的人呢,还是一个吝啬的人?” 
  虽然他自己意识不到后者的存在,但是在他的行为中却时常会表现这个侧面,而他身边的人可以观察到这个侧面的存在。于是,身边的人也许会觉得这个人很虚伪。别人也许会说,“他明明是很好色的。你看,只要有一个女人在场,他就兴高采烈,对那个女人色迷迷地看。可是他却说自己是一个一点也不好色的人。真虚伪。”而他自己很委屈地想,“我明明没有好色之心,大家却认为我虚伪。真是荒唐。”这样的例子,在生活中比比皆是。 
  后面会提到“相互冲突的子人格”,表现和“相互不认识的子人格”有些相似。实际上冲突的久了,就可以转化为“相互不认识的子人格”。就像夫妻吵架久了,干脆谁都懒得吵了,互相不理睬,以后会离婚,会相互陌生,就好像相互不认识一样。 
  隔离经常是因为这两个子人格之间的关系不好。就像家里有两个人,一见面就吵架,后来大家炒的太烦了,于是干脆就不见面了。不见面的时间长了,两个人之间就不认识了。 
  或者是有一个子人格一旦出现,会使大家太痛苦,于是大家就不看他了。比如,一个女孩子在15岁的时候被强*过,一度很痛苦。后来随着时间的推移,她自己渐渐忘了这件事情。在做人格意象分解的时候,有一个子人格出现了,这是一个愤怒而且狂暴的人。但是,其他子人格都不认识她。这就是精神分析中的“隔离”机制的形象化的表现。 
  也不是所有的不相识都是因为“隔离”,还有一种情况是因为来访者的各个子人格形成的时间不同。有的子人格是儿童时形成的,这些人格也许会长大,也许会不长大。比如,一个5岁时形成的子人格当时的年龄是5岁。后来他也许在20年内,他一直没有成长。现在,我们对一个25岁的人做人格意象分解的时候,我们就会在他那里发现一个5岁的子人格。有些童年形成的子人格,可能不认识以后形成的其他子人格。因为,这个5岁的孩子一直活在他5岁的时候的那个世界,根本没有遇到那些对他来说是“未来世界”中的人。 
  当然他也可以认识以后形成的其他子人格,只要他也进人了以后的世界。和l0岁或者15岁的自己做交往。 
  有些子人格由于性格的原因,对其他子人格不关心,所以也会不认识。 
  例如,有一个女孩子,她有一个子人格名叫“高傲”,是一个30多岁的男子形象,身材高大,穿棕色休闲西服。喜欢弹钢琴,喜欢自己,不喜欢干活。他的性格冷漠、自私、古怪,一会儿高兴,一会儿不高兴,对别人爱搭不理。这个子人格对其他子人格都不理睬。这就是性格的原因,因为他高傲,轻视其他人,不屑于与其他子人格交往。 
  这个女孩子还有一个子人格叫“安静”,是一个二十七八岁的男性,白胖,戴眼镜,很土,穿蓝色衣服。他最喜欢读书,而最不喜欢的事情就是管闲事。他也不认识其他子人格,原因在于他不关心别人的“闲事”。 
  她的子人格之一“爸爸”,是40多岁的男性,穿蓝色破衣服,邋遢。喜欢喝酒,性格颓废。他不认识别人是因为他没有兴趣。和这个“爸爸”一起有一个“烦人妈妈”子人格,40多岁的女性,一脸的劳累,无精打采,穿枣红色夹克。她觉得没什么可以喜欢的,时常叹气。她也不认识别人是因为她没有精力。虽然在生活中,爸爸肯定应该认识妈妈,但是在这里的“爸爸”和“烦人妈妈”之间也不相识。 
  自我隔离有它的用处,但是也显然有其损害。它的用处就是避免看到一些自己不想看的东西,它的害处是使得来访者缺少自知,内心中的能量流通受到阻碍。在意象对话心理治疗时,我们常常要帮助来访者的各个子人格相互认识。各个子人格相互认识了,也就意味着这个人对自己的了解增加了,意味着他敢于面对自己的不足,关心自己的内心,而这些是人心理成长的基础。



    作品集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