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枫轩 > 原创文学 > 杂文评论 > 思想碰撞 >

凡间诗话(三十)

  
      凡间诗话话植树。
  
  植树,本是一种利国利民造福子孙后代的善举,前人栽植后人乘凉么。因为这种美名,一些部门常常在植树节进行大规模的“义务”植树活动。可这样一件好事,被“特色”之后也成了一种挥霍社会资源的恶习。
  
  笔者发小,在某市某机关服务。年年参与市机关植树活动。每年到了植树节,市“五大班子”领导,到了多年不变更的植树地,在打前站的下属(近年来已经提前雇人挖好植树坑)布置好的植树坑附近,做几个挖坑的动作,由市电视台摄取几个镜头后,就扔下工具上车扬长而去。领导忙么,怎么能在这植树的小事耗费太多的时间呢。机关工作人员“误解”了领导的意图,领导离开后,大家把成捆成捆的树苗扔到几个树坑里,纷纷上车奔向早已经安排好的大酒店,推杯换盏去了……
  
  此等中国式“义务”植树,年年如此岁岁如是。笔者曾经问过那位朋友,长年在一个地方植树,就没有人质疑。朋友笑着说,质疑什么,质疑植树还质疑权力!最近,这个城市又开始植树绿化了。各机关都有任务,只是绿化的地点不再是远郊,而是市区内。“传统”植树方式在市民的众目睽睽之下不能再用了,于是各机关纷纷雇来挖掘机挖树坑,可是美化城区的园林株距较小,挖掘机不能挖出垂直树坑,于是只在地上掏了个不足一米的小坑。
  
  或许是因为植树是一个“徒有其名”不能即刻受利的行当,于地方上任内政绩无补,便有高人出招,从远方运来树高十多米的成树,植到那些半米深的杭里。十多米高的树,头重脚轻,从始植就要用五米左右的木杆子(直径十公分左右的小树)支上,每棵新植的树要支上三根,种一棵树要伐三棵小树。可是植树的不知道是粗心还是另有用意,支撑新树的杆子到是用铁线系到树上了,但支撑杆子的根多是虚落在地上,没有做固定处理,也就是说不但这三根杆子起不到支撑新植树的作用,还要由新植的树承担三根支架的重量,因为树植得不够完全垂直,没有几日,许多这些新植的树在微风下就被吹倒了。各承包机关公务繁忙,便雇佣临时工来把这些倒了的树扶起来,处理办法就是在新树上再增加支撑木杆(其实三根杆子要是支不住加多少根杆子都没用),结果没有几天树又倒了。当地民众在电台上质疑,植树方解释是,天气预报百公里外有大风,所以树倒了。一位老妪愤怒说,美国还有飓风呢,你们还种什么树!
  
  树日后,此地真的刮起了五六级风,结果这些新植的树又大批倒掉。再次雇人扶起,在保留原有多根支撑木杆的前提下,又用许多木杆子把邻近的树用木杆子横向连结在一起。从侧面望去,支撑新树的木杆子(砍伐的小树)茂密得几乎成了一堵树墙,二十几棵新植的树加上这些固定用的木杆子,就看不到“林子”的另一侧。有民众谴责那些被雇佣来“扶倒”树的人,树一倒整个树根就都裸露在地表,为什么不把坑再挖深一些,不然可能还会被吹倒,成活率也要受到影响。可是扶树的人说雇佣他们来的老板不让,一个扶倒树的临时工道出他的判断,老板把扶树的活从“机关”承包来,雇他们来干活,老板会学雷锋做好事自己一分不取么。树倒了,老板可再雇他们来干活。
  
  许多地方声称“义务”植树成活率达九成了,可植树半个来世纪了,被植树绿化起来的城市凤毛麟角,成活的人工林与植树面积属高级机密,至今不易为民众知晓。曾经有网络媒体报道,一些农民在优惠政策的吸引下,细心植树造林,可是政策允许的植树补贴长期以白条的形式支付给植树的农民。按政策,植树可以,伐树不行。许多植树的农民,因为“优惠补贴”不到位,无法供养孩子上学,生活不下去了,伐几棵树卖了换点生活费,结果因为违法被警方逮捕。分别来看,农民伐树的确违法了,逮捕法办也符合程序。可是他们是为什么违法的?一句特色逻辑的话让大多数的国人接受这种现实,那就是“什么原因都不能作为违法”的借口。这种愚弄民众的话听起来似乎很有道理,被特色教育固化了头脑的国人也很难识别其中的“奥妙”。“地方上”欠植树农民的政策补贴,没有说不给呀,没有白条也有口头承诺。不是声称款拨下来即刻发放么,没有半点违法,至多也就有点违规。可是你(农民)为什么就不能理解担待一下“国家”的困难而要以身试法呢。理都在“地方上”,辛苦劳作的农民辛苦出一身罪来。
  
  那些相信“什么原因都不能作为违法”理由的国人,谁能告诉大家,政策补贴是从来没有下拨,还在拨的途中没有到位?还能不能到位?需要多少年能到位?农民全家植树没有生活来源能挺多长时间?孩子需要等到多大岁数才能上学?是二十岁还是三十岁?还是五十岁?
  
  半个多世纪以来,植树的株数是多少?为什么国民眼里看到的树越来越少,为什么原本茂密山都荒了,为什么西双版纳的满目苍翠成了今日荒芜的色调。义务植树的高成活率为什么掩盖不住祖国母亲的胸膛(大地裸露)?有兴趣的朋友可以用谷歌卫星地图看看中国境内与世界其他地区有什么区别,醒目的黄色成了中国在这个星球上的地标,很容易找到。
  
  木材是最原始的生产生活资料。是人类开采历史最长的资源。可是当人们认识到植物与人类的密切关系后,发达国家大多把植树看得非常庄重。把森林看作人类相互依存的朋友。日本民间生活里的许多重要纪念日都要隆重植树,结婚时植树、添辆汽车也要种树。为了防止建筑工程毁坏树木,日本开办了“树木银行”。凡施工单位,必须把清理场地挖出来的带根树木及时存入“树木银行”,在工程结束后,该单位必须及时把树木取出来栽上,以保持原有的绿化面积;印度尼西亚爪哇岛法令条文规定,第一次结婚要种树2棵,离婚的要种5棵;第二次结婚必须种树3棵,否则不予登记;波兰的一些地方规定:凡是生了小孩子的家庭均要植树3株,分别代表父母和孩子,而这3株树也被称为“家庭树”;德国的波恩市,每年的植树季节,小伙子要送给姑娘一棵精心挑选的白桦树苗,亲手把它栽好,以表达爱慕之情,人们称之为“求爱树”。就连被国人视为远远落后于我们的非洲都有植树的习俗,非洲坦桑尼亚的许多地方,有一种“添丁植树”的风俗,即谁家生了孩子,便把胎盘埋在门外的土地里,并在那里种上一棵树,表示希望孩子像树一样茁壮成长。这些植树没有人来统计成活率,可是那些种下的树却不断在人们的视野增加,象征着人间的的美好愿望。
  
  中国人过去也有植树风俗,清明前后,春阳照临,春雨飞洒,种植树苗成活率高,成长快。因此,自古以来,我国就有清明植树的习惯。有人还把清明节叫作“植树节”。植树风俗一直流传至今。三国东吴名医董奉,医术精湛,济贫善施,为人治病不收财礼。只要求治好一个轻病人,种一株杏树,治好一个重病人,种5株杏树。天长日久,他的房前屋后竟有10余万株杏树,人称“董林杏仙”。后来,每当杏子成熟,董奉把它换成粮食。赈济穷人,这就是历代传为美谈的“杏林佳话”。从此,“杏林”成了医学界的代名词。可是新中国成立后,植树被与人们的生活情感割裂开来,同所有其他一切活动都成了“组织行为”,尽管被冠以“义务”的美名,可脱离情感寄托,植树就丧失了原始动力。官方统计的成活率越来越高,可是中华大地上森林却越来越少,祖国母亲的胸膛渐渐裸露在世人眼前。在利益的驱使下,国人还在毫不留情地剥下祖国母亲的衣服(森林植被)。义务植树年年植,成活率逐年提高,可是光秃的山越来越多,原始森林砍伐殆尽,成片的黄色就这样成了祖国在这个星球上的地标,
  
  半个多世纪以来,被特色的国人,抛弃了许多传统文明,急功近利浮躁的国人,哪里还有什么耐心去植树造福子孙后代呢。上有好者下必甚焉,官场流行乃民风的风向标。之所以栽种昂贵(懂林木的朋友说此种成树购进运输栽种成本每株价值数以千计)的成树,或许是政绩需要,有哪位公仆愿意“前任栽树让后任乘凉”呢!学生时参与植树,二米多高的小树苗都要挖一点二米深的坑,而这种高达十五六米的成树却只挖不足一米的坑(树倒之后原来填的土不清出来就已经把坑垫成半米左右了)。是地方上的政绩需要?还是植树方发财的需要?还是植树者懒惰的原因?或者三者兼而有之吧?
  
  有效植树的方式很多。即便现在就进行体制改革,也是需要一个过程的。而我们可怜的人均资源已经浪费不起了。所以我们不能指望着用体制的完善来提高植树成活率。但是我们可以用国人的观念让植树落实到实处。把植树与国人的日常生活结合起来。
  
  例如,倡导生孩子植树象征着孩子长命百岁,老人仙逝植树象征着先人生命的延续,结婚种树象征着爱情的生机,孩子举行“成人礼”植树象征着孩子健康茁壮成长,离婚种树象征着会有新的生活开始,购车植树象征着行路平安……。政府可以辟出诞生林、往生林、爱情林、健康林、新生林、平安林等文化林,只有将植树与国人的日常生活结合在一起,植下的树才能真正成活。现行体制下,想有效植树,只有从国人的观念抓起。否则特色的“义务”植树,只能越植“成活率越高”,资源浪费越大,国民视野里的树却越来越少。
  
  国人的灵魂深处是非常迷信的,特别忌讳不吉利的说法。这还是受一次大意的印证启发。一次一个网友与笔者谈起国人的忌讳,提议把一个犯忌讳的网上流行段子转发于本省一个教师Q群,结果遭到相当多的群内同仁的一致谴责。虽然,当初此转发有欠深思熟虑,内容发出后也曾觉不妥,但是已经发出无法挽回。然而反响之强烈还是超出笔者预料。群内皆是受过高等教育的教师,传统的“忌讳”在他们内心深处一点不比一个文盲少。其实在笔者意识里,教师是一个有思想的群体,对于超出常规的观点,只要能够道出理由,是完全可以探究的。可是笔者错了,没有人在意笔者的“理由”,皆以为是笔者一种不道德的举动。自此笔者也就在群内失声了。接受不了违背常理的新观点,不允许说错话,就意为着思想的僵化。如果说出来的话都不痛不痒,没有毛病,那只能循着传统的观念去人云亦云。要想思想活跃,就必须允许说错话,错的就是错的,终会在思想的激烈碰撞中被荡涤掉。
  
  这类国民植树形成的人工文化林可以雇佣下岗员工护理防火,然后建立此类人工文化林保险,每棵树由种植者每年交五元或者十元钱的象征性保险费(确保代表着他们愿望的树平安成长极少会有人不愿意),这种保险费专款专用,必须用于人工文化林护理(支付护林防火奖励)。年终如果没有林木死亡,没有火灾发生,可按林木株数奖励,若有一棵林木死亡可按单株奖励额百倍罚款。奖励与罚款针对每个护林防火群体,如果连续三年出现林木死亡(外来物种入侵、病虫害除外,但发生此类事件,罚款可免,奖励减半),将取消其任职此公益岗位的资格。在公益岗位渎职的,除维持生存的食品专用券外不再予以任何形式的救济。这种做法看似不人道,却可以大大减少整个社会好逸恶劳人员数量,客观上促进整个社会的健康发展,是最大的人道。这种做法,就是制约公益岗位人员,避免渎职现象泛滥。
  
  人工文化林由当地政府雇佣下岗人员集体承包(必须直接雇佣护林人员不得转包)护林防火,每年没有树死亡按株奖励,有树死亡(非自然灾害死亡)按单株奖励额百倍罚款。林地安装监控红外探头与报警器,设置文化林派出所,安排林业警察轮流驻守每个文化林现场执法。
  
  结合往生林提倡树葬,赋予殡葬新的文化内涵。殡葬费只需成本价购买相应的树苗(亡故者每十年寿数种植一棵树苗)。在往生林附近建立亲情碑,待种下的树成活后,下葬死者的直系亲属可以凭专门鉴定部门的鉴定,如数得回树苗的购苗款,并将直系亲属(或者下葬死者的人)名字刻到亲情碑上。并对于毁坏往生林按照破坏坟地依法处罚。
  
  将社会救济结合植树等公共工程,为被救济者提供救济工程岗位,不直接提供救济款。救济工作岗位的收入可以免税。对于丧失劳动能力的残疾被救济者的救济也要分两块,一少部分为日常生活费,其余以食品券、水费券、电费券、房费券、信息券等专用公益券形式提供。公益券要打上受救济方的名字,使用时须要本人持本人身份证件方可有效。身份证、救济券、受救济者本人三者缺一不可,目的是禁止公益券被倒卖。
  
  现在许多被救济者,领了救济款就进麻将馆赌博,赌输了就去闹事。以公益岗位救济失业者,会避免整个社会形成好逸恶劳的风气,培养勤劳改善生活质量的观念。中国式植树的成活率就源于“义务”二字,似乎反映一个社会的高尚道德水准。其实这种被特色的高尚很虚伪,所造成的社会资源损耗远远高于商业植树成本,是地道的自欺欺人。取消“义务”植树,让植树融入国人的生活与国人的利益密切相关,会大大提高植树的成活率(不是被特色的成活率),给祖国母亲穿上尊严的植被外衣。以色列人能够在荒漠里种出庄稼,我们没有理由种不活象征着祖国母亲尊严的树。
  
  为捍卫祖国母亲的尊严,让植树成为我们每一个国人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吧!诗情画意的生活将从生机盎然的森林里开始。


    作品集褦襶子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