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指导学生的脑力劳动(2)
时间:2012-12-22 作者:苏霍姆林斯基 点击:次
常有这样的情况:教师的课是讲得准确而易懂的,可是学生却什么也没有学到,你问问他,他就像未曾上过课一样。在这种情况下,要集中注意力和引起兴趣是很困难的。我们还遇到另一种现象:学科越容易(例如,就思维过程的复杂性来说,植物学比数学要容易一些),学生对这种机械地"装载货物"的态度就越冷淡。? 成千上万的教师都遇到这样的困难:许多学生在童年期学习得很顺利,而到了少年期--据教师们的鉴定--却变得愚笨、无能和满不在乎了,学习对他们来说成了一种苦恼和沉重的劳役。想到这些,我们就想找出产生这种可悲现象的原因。这种坏现象的原因就在于:正是在这个时期,当学生的头脑需要考虑、深思和研究问题的时候,人们却让它摆脱思考,教师使出教育学上所有的巧妙办法,使自己的教学变得尽可能地容易理解,以便像习惯所说的那样让学生更容易掌握。这样做的结果是很荒谬的:按教师的设想来说,这样做应当使学生的脑力劳动变得轻松,然而实际上却使它变得更艰难了,这就好比是给聪明伶俐的头脑做催眠术,使它变得迟钝起来。? 我们在想:究竟什么是掌握知识?这就是:让事物和事实、现象和事件在一定意义上成为少年学生自己的东西。如果少年感到知识是他的智慧努力的结果,他就能获得并同时运用这些知识。我对教师们讲述了彼特里克怎样弄懂"副动词短语"这个概念的经过。我无论费多大的力气给彼特里克解释副动词跟谓语动词之间的相互联系,他还是不懂。他按照例句造了一个这样的句子:"придя дOMOй,у мeHя зaболела голова."我采取了这样一种方式,设法让他自己去发现真理。我建议他:"你想一想,有哪些情况是两个动作可以同时完成的:其中的一个动作是主要的,另一个是附加的?"彼特里克终于弄懂了这些词之间的意义联系的奥妙。 我们得出这样的结论:对于那些思考缓慢的学生,必须特别耐心。不要因为学生头脑迟钝而责备他,也不要给记忆增加过重的负担--这些都是毫无益处的。如果没有思考和研究活动,记忆也会变成"有漏洞的"东西,什么也装不住。记忆力的削弱正是在少年时期发生的,这种现象的原因是:正当一个人应该尽量多地推论的时候,却让他摆脱了思考。必须引导理解能力差和想问题不够机敏的学生去发现真理,直到他的思维豁然开朗。这一点之所以必需,不仅是为了让他理解某一具体材料,而是标志着智力发展上的一个独特的阶段。发现的欢乐,凭借自己的努力而获得真理时的惊喜,能给人以自豪感和自我肯定、自我尊重的内心体验。? 数学课对于进行完满的智育能够提供特别广阔的可能性。在完成数学方面的独立工作的过程中,进行着细致而耐心的教育工作,这种工作可以说是对于少年的自我肯定的指导。在五年级的教学工作开始以前,我向教师们介绍了我在数学课和数学课外活动中进行智育方面取得了哪些成绩。孩子们学会了以整体的方式(即不进行数的运算)来解答应用题。他们理解题意,学习把一道应用题看成一个完整的统一体,找出其中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依存性。我用一些专门的课时让学生去议论应用题的条件。孩子们出声地讲出他们的思路,例如:应当把第一个数和第二个数的和乘以2,然后从乘积中减去第三个数,就能得出所求的未知数。在儿童没有学会以这种整体的方式解答应用题以前,是根本谈不上让他们顺利地学习数学的。我开始逐渐地引进字母符号来代替数字,于是对应用题的议论就变得更有趣了。我们由数字的公式过渡到字母符号的公式。在四年级的学年中期的时候,发生了一个理解力最差、思考过程最慢的女孩子华里娅在脑力劳动中豁然开朗的事情。我开始觉察到:在对应用题进行个人思考的时候,这个女孩子的眼神里闪耀着一种钻研地思考的光芒。华里亚终于能够完全独立地分析各个数量之间的依存关系,学会了以整体方式解应用题。这一点成了她的自我肯定过程中最重要的环节之一。对华里娅来说,达到这个程度很不容易。她的智力积极性的"起飞",是经过一个漫长的消极性时期换来的。过去总好像有什么内在的原因妨碍着她的思考。我相信,在不久的将来,这个女孩子的智力发展过程一定会更快地开展起来。? 这种信心终于实现了。数学教师继续进行在低年级已经开始的教育工作:把独立解题作为学生脑力劳动的基本形式。教师给每一个学生挑选适合于他的应用题。不催促学生,不追求解题的数量。让每一个学生都有可能专心致志地思考,深入钻研自己的题目。第一个学生在一节课上解了三道题,第二个学生勉强解了一道题,而第三个学生就连一道题也许还没有做完。过去,华里娅经常是最后解完习题的学生之一,然而她有时也能够顺利地完成作业。到了六年级(12岁至13岁之间),这种偶然的成功已经被稳定的成绩代替了:数学习题集里的每一道应用题,她都能解答得出。我们研究了这个女孩子的学习情况,看出她身上有一些强烈表现的个人思维的特点。华里娅似乎是分阶段来思考和理解各种相互依存关系的实质的:起初她先从思想上把握总的轮廓,把注意力集中在总的轮廓上,然后再转而研究各个细节。我们逐渐地给华里娅出一些极复杂的应用题,她都顺利地解答出来了。到第六学年末,这个女孩子成了班上数学能力最强的学生之一。教师曾经以悉心爱护的态度来对待她的脑力劳动的迟缓性。我们高兴的是,在数学上的成功增强了她的自信心,培养了她的独立思考。现在,对其他学科(包括语法在内)的学习,在她来说也不像以前那么艰难了。? 在对脑力劳动的指导中,我们还考虑到少年思维的另一个特点:具体事物跟概括之间的依存性对学生越明显、易懂,学生的主观体验就越深刻:"我在研究真理,我在发现真理,我要使它成为我的精神财富。"正因为如此,我们在考虑课的上法时,就有意识地让少年从具体、直观的客体中看出理论的规律性、依存性、关系、规则、定律等。几何形体的模型、机械模型、动植物的标本、器官的标本--我们制作这些东西并把它们拿到课堂上来,并不是为了单纯地演示一下人们已知的真理。我们应当把具体的物品变成推论和研究的对象。这一点对于头脑迟钝的学生(像彼特里克、尼娜、斯拉瓦等人)是尤其必要的。? 我们努力把数学思维的这些特点迁移到所有的课上来。抽象概念在少年期的迅速形成,不仅是智力发展的重要前提,而且是解剖生理发展的重要前提(由此而使脑的思维能力得以增强)。如果不借助抽象概念的形成来发展少年的头脑,他就会好像在智力发展上停滞了:他不能理解理论概括的现实依据,他的语言表达不清,想像贫乏,他的双手不会做出复杂的、精细的劳动动作。我终于明白了:如果一个人在童年时期还能够胜任脑力劳动并且从中感到乐趣,而到了少年时期,学习对他来说却变成了痛苦的负担,那么这正是由于没有借助抽象思维来发展他的头脑所造成的可悲后果。儿童的智力才能到了少年期好像在慢慢地黯淡下来和趋向迟钝,这是令人十分担忧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