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枫轩 > 雨枫书屋 > 经典名著 >

螺丝人(第十二节)(2)



    “嗯,你想说并没有使用人工骨骼吧?”

    “对。”

    “他的皮肤上一定留有手术的痕迹。看了那个痕迹,他是否动过手术就一目了然了。其次,关于你的问题,所谓人工骨骼,简单地说,就是磷灰石凝固后的东西。这在X光片中会呈现白色。金属的补强材料,不用说也都是白色的。”

    “嗯。”

    “但是,海利西,人类的骨骼,是由三十条纳米的磷灰石和三百条纳米的胶原蛋白组合而成的;人类的骨骼就是这些分子排列整齐的构造。因此,只要混合这两种东西,给予适当条件的话,就可以做出和自然骨骼很相似的固体出来。”

    “嗯。”

    “所谓的适当条件,在实验装置内环境下,就是PH值9,摄氏39度。”

    “原来是这样啊。”

    “在这个条件下把两者混合的话,两种分子开始整齐排列,变成白色纤维状的东西。把它压住固定后,就是成分和真的骨骼非常相近的人工骨骼了。”

    “原来如此。你是说艾刚用的就是这个东西?”

    “就是这样。”

    “如果是这种东西,在X光片上不会呈现白色的?”

    “不,会呈现白色的。”

    “咦?那么”

    “海利西,这种新型人工骨骼的优点并不是这个。所谓人类的骨骼,大概两年半就会全身换成新的骨骼。”

    “嗯,我听过这种说法。”

    “首先,一种叫做蚀骨细胞的东西会溶化老旧骨骼,而另一种成骨细胞会附着在融化之后的痕迹上,并且让新的骨骼形成。利用这样的过程,全身的骨骼会不停地持续汰旧换新。不这么做的话,人的骨骼会迅速劣化,人类就会在数年内灭绝。这样的过程,也代表这个人还活着。精密的人类身体,之所以能比汽车保存长久,也得感谢这种结构。”

    “确实如此。”

    “以往的人工骨骼或金属,会被蚀骨细胞当作异物而跳过去,这也难怪,所以补强的部分永远都维持现状,而且它碰到神经的话也会痛。”

    “嗯。”

    “之所以会被当作异物,原因是成分和骨骼不一样。但是这种新式的人工骨骼,成分和真的骨骼极为接近,所以会被蚀骨细胞误认它是真的;这代表它也会被蚀骨细胞溶化,被溶化后就和真的骨骼一样,会有成骨细胞附着在上头,结果真正的骨骼就长出来了。”

    “原来如此。”

    “也就是说,以人工骨骼当踏板,可以把真正的骨骼诱导到这个地方来。如此不就可以完美地修复了吗?”

    “是啊。嗯,艾刚使用的可能就是这种材质咯?”

    “对。这种新型的人工骨骼的想法,确实在70年代就有论文出现。马卡特先生的肩膀上装的,可能是用试作品做的。”

    “所以那根本不是翅膀的遗痕。”

    “至少马卡特先生的肩胛骨不是。提出这个想法的是日本的医生,这表示如果马卡特接受治疗是在70年代的话,操刀的医生是日本人。地点在和日本有关的医院,或至少是有日本医生执业的医院,这样他才能使用日本制的试作人工骨骼。”

    “嗯,原来如此。”

    “之所以会有很大的隆起,不是铰链的遗痕,而是因为这项手术在当时才刚萌芽,实验性质居多,该放进去的人工骨骼数量、形状、大小等等都不知道。因为没有前例的数据当参考。因此,可能是为了安全起见,放了比较大的东西进去。因为日本有句俗话说大能容小。”

    “对,也得考量到失败的情况。”

    “是的。万一无论如何都必须再开一次刀,太大总比太小好处理。”

    “嗯,也对。”

    “这代表马卡特先生曾经遭到重大意外事故,让他两边的肩胛骨都有粉碎性骨折。如果这样,他的脑功能障碍,自然就有可能和这个意外事故有关。”


作品集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