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医药之大成,《本草纲目》
时间:2023-06-24 作者:春之霖|小慈 点击:次
《本草纲目中》的养生智慧、食疗良方、长寿方案(全文在线阅读) > 集医药之大成,《本草纲目》 中长盛不衰的养生之道 第一节 走近《本草纲目》的神秘世界 李时珍其人,《本草纲目》其书 李时珍,字东壁,明代蕲州(今湖北省蕲春县)人,明代著名医药学家,著有药物学名著《本草纲目》。李时珍在数十年行医以及阅读古典医籍的过程中,发现本草书中存在着不少错误,他决心重新编纂一部本草书籍。自三十五岁时,便为之苦读博览,参考了大量医学专著;为了弄清许多药物的形状、性味、功效等,他“访采四方”,足迹遍及大江南北。经过二十七年艰苦卓绝的努力和辛勤劳动,终于完成了这部闻名中外的药物学巨著《本草纲目》。 《本草纲目》是一部集十六世纪以前中国本草学大成的著作,不仅为我国药物学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而且对世界医药学、植物学、动物学、矿物学、化学的发展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英国著名生物学家达尔文也曾受益于《本草纲目》,称它为“中国古代百科全书”。1956年著名科学家郭沫若为本书题词纪念,曰“医中之圣,集中国药学之大成,本草纲目乃1892种药物说明,广罗博采,曾费三十年之殚精。造福生民,使多少人延年活命!伟哉夫子,将随民族生命永生。” 《本草纲目》说养生:“治未病”才是健康大道 自古以来,中医一直以“治未病”作为对抗疾病的最佳医术。从《黄帝内经》开始,中医治未病的指导思想就确立下来。《本草纲目》继承了这一思想,它除了列出各种病症的治疗方剂,还包含了大量的养生智慧,也就是“治未病”的思想。其中最重要的就是药食同源,以食养生。李时珍认为:“饮食者人之命脉也。”《本草纲目》除大量记载抗老延年医论及方药外,也注重收载其他强身疗疾之法,如食疗、粥疗、酒疗等。书中收载谷物73种,蔬菜105种,果品127种。所载444种动物中,很多可供食用,并把谷食、肉类、鱼类均列为本草,多达百余种。 我们一直在说“治未病”,那么它到底是一种怎样的防病、治病观念呢? 从字面上看,所谓“治未病”,就是在疾病到来之前展开医治的工作。也许你会觉得奇怪,人没有生病,哪里需要治病呢?其实,这就是一种未雨绸缪的远见,如果能在生病之前就采取一系列的手段防止疾病的到来,我们就可以避免疾病带来的痛苦。这比起生了病再治病,划算得多。 中医常说“上医治未病”,意思是最高明的医生在疾病到来之前就能施展医术,让人不生病。怎样才算是上医呢?扁鹊兄弟三人均为当时的名医,尤以扁鹊最负盛誉。某日扁鹊为魏王针灸,魏王问扁鹊:“你们兄弟三人到底哪一位医术最高?”扁鹊不假思索道:“长兄最高,我最差。”魏王诧异。扁鹊道:“长兄治病于病发之前,一般人不知道他是在为人铲除病源、防患于未然,所以他的医术虽高,名气却不易传开;而我是治疗于病情发作和严重之后,人们看到我为患者把脉开方、敷药刺穴、割肉疗伤,我也确实让不少病人化险为夷,大家就以为我的医术比长兄高明。” 中医之所以倡导“治未病”,是因为当疾病袭来时,各种治疗手段只能算得上是补救措施,即使补救有效,也难以让本来健康无恙、充满生机活力的身体恢复到最好的状态了。所以预防比治疗更重要,将疾病消弭于无形之中才是真正的医术高明。 其实,现代医学也开始意识到“防病”的重要性,对于亚健康状况的关注就表明了这一点。亚健康是现代医学名词,指经常感觉身体不舒服,但各项指标正常的状态。处于亚健康状态的人虽然没有明显的疾病症状,但时常会感到身体不舒服,主要表现为“一多三退”,即疲劳多,活力、适应能力和反应能力减退,经常出现全身乏力、腰酸肢软、心悸气短、头晕耳鸣、动辄汗出、食欲不佳、失眠健忘、心烦意乱、皮肤瘙痒等一系列难以言状,又难以定性的症状。 现代医学对亚健康的关注,表明现在的人们意识到了在真正的疾病到来之前预防的重要性。而对抗亚健康,中医养生无疑是最有力的武器。我们的老祖宗给我们留下宝贵的财富,一部《本草纲目》里就有用之不竭的养生智慧。它们不是枯燥的医学理论,而是我们能掌握的简单方法,比如吃什么可以增强身体的正气,遇到小伤小病怎么办,哪些本草是我们应该常备的“家庭医生”。了解这些之后,你就会发现其实健康原来如此简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