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枫轩 > 雨枫书屋 > 人生哲理 >

独辟蹊径,打破常规走向成功(5)


    名人与一般人的区别就在于名人除了拥有一般人的特性之外,还拥有自己的独特之处。

    1749年8月28日,歌德出生在德国莱茵河畔的法兰克福,父亲曾获莱比锡大学法学博士学位,并得到皇家参议的头衔,他的家庭属于条件优厚的上流社会阶层。

    歌德是家中惟一的男孩子,父亲对他寄予厚望,从他出生起,就有计划地对他进行严格的教育。父亲天天抱着他去散步,还经常到郊外呼吸新鲜空气,有意识地让他多接触自然。

    8岁时,歌德开始学习法语、英语、意大利语以及其他语言。10岁时,他广读伊索、荷马等人的作品,11岁时开始阅读拉辛和莫里哀等人的文学名著。

    外祖母对小歌德更是疼爱有加。为逗歌德开心,外祖母请人来家中演出木偶戏,还送给歌德一套表现浮士德故事的木偶戏玩具。由此培养了歌德对戏剧的浓烈兴趣。

    后来,歌德在回忆录上写道:“这种儿童的玩意和劳作从多方面训练和促进了我的创造力、表现力、想像力以及一种技巧,而且是在那样短的时间,那样狭小的地方,花那样小的代价。恐怕更没有别的途径能够有这样的成就了。”

    歌德的写作生涯是从10岁开始的。1773年歌德写了一部戏剧《铁手骑士葛兹·封·伯里欣根》,蜚声德国文坛。1774年秋,《少年维特之烦恼》的出版使他一举成名。

    1794年,歌德与席勒相遇,开辟了“以歌德和席勒的友谊为特征”的德国古典文学全盛时期。在席勒的促进下,歌德开始写《浮士德》第一部。

    1805年以后的近30年,是歌德创作上的鼎盛时期。他完成了小说、诗集等多部作品以及巨著《浮士德》第二部。

    作为德国“狂飙突进”运动的代表人物,歌德在他的一系列作品中呼唤自由,歌颂反抗。《少年维特之烦恼》发表后,立即轰动了全德和全欧。这部书信体小说使多少人爱不释手,就连一生戎马倥偬的拿破仑也随身携带,先后读过7遍。

    歌德花了58年时间完成的诗剧《浮士德》则是其一生丰富思想的总结与艺术探索的结晶,堪与荷马的史诗、莎士比亚的戏剧媲美。《浮士德》塑造了一个不断探索人生真谛、不断进取的形象。他所取得的卓越成就是离不开儿时的艺术教养,以及对自己的想像力的开发与培养。

    1831年冬天歌德因受寒生病,1832年3月病情加重,临终前歌德说了一句话:“很好,春天到了,康复应该会容易许多。”但就在那个春天,病魔夺去了歌德的生命,享年82岁。

    历史经验与智慧:

    歌德幼时培养的独特想像力造就了他以后艺术上的辉煌成就。或许我们从中可以得到一点启迪:只要我们善于培养自己的独特之处,也能创造自己的成功人生。

    毕加索的天分——寻找不一样的感觉

    历史上的名人名家之所以能够成名,就在于他们异于常人的天分。

    马拉加是一座位于西班牙南部的城市,这里气候宜人,景色秀丽,被人们誉为“人间天堂”。

    1881年10月25日,一个不寻常的男婴在这个城市安静地出生了。他落地时居然没有啼哭,就连接生婆倒提着他,拍打他的小屁股,甚至用手掰他的嘴,倔强的男婴依然不哼一声。

    接生婆告诉他的父母“是个死婴”后,男婴的父亲——一位名望不大的画家简直不敢相信这个结论,呆呆地站在那里。他的弟弟嘴里叼着一支雪茄烟走上前去,深深吸了一口烟,对着男婴的小鼻孔吹了进去。

    “哇”的一声,男婴发出了“公牛般的怒吼”的哭声,手脚还在不停地乱动。家人为这突如其来的哭声高兴得手舞足蹈,互相拥抱。大家也发现这个婴儿有着一张与其他婴儿不一样的面相,长得比较怪。他就是后来的天才画家巴勃罗·毕加索。

    毕加索很早就显示出他在绘画方面的非凡才能。小时候,毕加索对于线条和色彩就有着一种跟常人不一样的感觉,甚至表现出一种迷恋。

    一次,小毕加索哭着想要一样东西,可大人们除了茫然地看着他,谁也听不懂他说的是什么。小毕加索随手抓起父亲用来绘画的铅笔,在一张纸上歪歪扭扭地画了个螺旋形的东西。


作品集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