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枫轩 > 雨枫书屋 > 人生哲理 >

摄影(2)



    反映战争的有美国摄影家黄功吾的《火从天降》,照片反映了越南战争即将结束时,美国军队向赤手空拳的老百姓狂轰乱炸,照片中的小女孩***奔向镜头。这样的画面更能激起人们对战争的厌恶。2004年美国摄影奖——普利策奖特写摄影奖的获得者卡罗琳·科尔,她就是因为在美国对伊拉克战争中,拍摄了战场上的一些照片而获奖,血淋淋的画面摆在人们面前,会让人们更加痛恨战争,渴望和平。

    而另外一些作品它们的美在于一瞬间的定格。例如克莱因的《枪》,这是克莱因在街头拍摄的,一个小男孩拿着枪对着克莱因,露出凶狠的目光。虽然是一支假枪,但是这幅作品反映出那个小男孩的内心世界,不禁让人深思,什么样的教育环境让一个小小的孩子内心如此凶残?布列松的《男孩》拍摄的是一个小男孩在一家工厂打工回来,在路上露出的甜美的微笑,他对自己辛苦劳动得到报酬感到满足,而在布列松拍摄的那一瞬间,那个小男孩发自内心地笑了。这种瞬间的画面,更能体现出人的内心最真实的感受。

    另外还有一些世界著名的作品,如《受伤的女子》、《最著名的吻》、《她叫玛格丽特马瑟》、《裸跑者》、《时代广场的胜利日》、《被打捞的小猫》、《小大人》、《碎镜》、《雪地上的狗》等,都是值得一看,让人过目不忘的作品。

    谈论外国的艺术会给人留下博学的印象,但是过多地推崇外国艺术,则会有崇洋媚外之嫌。聪明的女人应该适时地把话题转到国内。中国的摄影作品,像摄影家宫正的风景摄影《庐山瑞雪》画面极其优美;陈宝生的黄河系列作品也震撼人心;陈帆以各地生活为背景的作品,有一种平凡朴实的美。

    假如对方谈论的摄影家你确实不熟,也不必担心,聪明的女人懂得掌握话题的主控权。适时而巧妙地把话题转移到自己熟悉的内容上来。但是要记住,如果与你交谈的同样是女性,则要给她们一定的发言时间,因为女人天生有一种倾诉欲。

    3.了解一些著名摄影家的生平

    既然要谈及摄影,对一些摄影家生平的了解是必不可少的。例如拍摄《男孩》的摄影家亨利·卡蒂埃·布列松,他被称为“现代新闻摄影之父”。在他看来,世界上所有的事物都有决定性的瞬间,因而在他的摄影作品中,他喜欢捕捉平凡人生中不平凡的瞬间,让瞬间定格为永恒。《玛丽莲·梦露》就是如此,布列松在梦露不经意间抓拍了这张照片,从这个不经意的瞬间里,人们看到一个更为真实的梦露,她的天生丽质和娴雅的风度在这一瞬间展露无遗。他的作品集——《决定性瞬间》成为无数摄影爱好者的教科书。

    维吉出身贫贱,所以他的摄影关注的视角是下层社会。他独特的视角赢得了人们的尊重。看过他的作品的人都知道,经典传世之作并不一定是拍摄硝烟弥漫的战场,在熟悉的景物和平凡的生活中也会有很多精彩的、耐人寻味的场景等待人们去挖掘。俗话说:“要想打动人心,首先就得打动自己。”维吉就是这样的。像《风雪夜归人》,拍摄的就是一个为生活奔波的老者,在大雪纷飞的夜晚,他拖着疲惫的身躯在风雪中艰难地前行。

    《她叫玛格丽特马瑟》的拍摄者爱德华·韦斯顿,他的一生几乎没有受到过什么专业教育。他经营一家照相馆,靠拍摄人像的收入来维持基本生活。他的作品在2006年4月18日-2006年6月18日在北京朝阳区的影天国际艺廊开展。这是爱德华·韦斯顿的经典原作首次在中国展出。

    在中国,真正搞摄影的人都知道吴印咸和郎静山,因而对这两位你也应当有所了解。吴印咸青年时期的摄影创作,把镜头对准的是社会底层的劳苦大众,表现了对他们悲惨生活的同情。代表作有《饥寒交迫》、《过别墅有感》、《纤夫》等。郎静山是中国最早的摄影记者。他一生酷爱摄影,20世纪中前期,他以集锦摄影独步天下。曾经获得美国纽约摄影学会颁赠的1980年世界十大摄影家称号。他的摄影形式上效仿国画,主题上多取自古诗词。

    随着数码时代的到来,摄影似乎已经不再是一门高深的艺术了,每个人都可以参与,所以也极可能是人们闲暇时讨论的一个热门话题。懂一点摄影知识,会让你在遇到对这些同样感兴趣的人时有更多的共同语言。



作品集
相关文章: